下载此文档

谈交通分析中PA与OD这两个概念的区别.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交通分析中PA与0D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作者:闫小勇
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分析PA和OD二者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如 何转换。
1 •基本概念一一出行及其分类
出行(Trip)是人、货物或车辆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移动,它具备三个出行的产生点定义为与某 一小区中的居住用地相关联的出行端点,而出行吸引点则定义为与非居住用地 相关联的出行端点。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图1中的1区产生两次出行,而2 区则吸引两次出行。
是不是感觉有点怪?反正我感觉是很怪。这种定义方式国外用的很多,比如 TransCAD就大量用PA的概念。如此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容易地从小区人口或 家庭的属性来估计出行产生量,并且与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相关联。例如,如果 一个小区的人口主要由工作年龄的成年人组成,则该区可能会产生很高的工作出 行等。
事实上,这种从用地性质出发对出行产生点、吸引点作出的定义是极易引 起混乱的,因为很多出行的产生和吸引并不都如图1的例子中这样能够简单地从 用地性质来说明。例如从工作单位到商业区的出行(两端都不是家庭)、从自己 家到朋友家的出行(两端都是家庭)、商业区到居住区的货运出行(明显出行是 从非家庭端产生,被家庭端吸引的)等等。显然,在这些例子中,前述对出行产 生点、吸引点的定义已不再适用。
严格来说,这种关于产生点和吸引点的定义仅是针对于城市交通中的居民 由家出行的(起、讫点中有且仅有一个是家庭的),在这类出行中,家庭端点就 是出行的产生点,非家庭端点则是吸引点。但为保持分析上的一致性,也将其他 类型出行的起点定义为产生点,讫点定义为吸引点。
综合上述的讨论,PA的严格定义如下:
出行产生量一一居民由家出行的全部家庭端点数,与其他类型出行的全部起 点数之和。
出行吸引量一一居民由家出行的全部非家庭端点数,与其他类型出行的全部 讫点数之和。
按国内的一般做法(可以看东南大学早期做的规划文本,以及编写的规划教 材),更普遍意义上的出行产生、吸引量定义如下:
出行产生量一一各类出行的全部起点数之和(严格来说应称为出发量,即0)。
出行吸引量一一各类出行的全部讫点数之和(严格来说应称为到达量,即D)。
上述第二种定义方式一般不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实际上很多国内的交通规 划人员就是这样理解出行产生和吸引量的)。同时,0D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城市 交通需求分析,也适用于区域运输需求分析。我个人推荐使用这种定义,虽然和 国外的概念不兼容,但更易理解,而且做交通分配前不用进行PA-0D的转换。
当然PA概念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因为PA可以更好地利用家庭变量,例如 在用交叉分类法预测出行量时。如果你要用交叉分类法,那么使用PA的概念还 是必要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交叉分类法适合欧美城市,但并不意味着适合国内 城市。欧美的城市化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同类家庭的出行规律已经非常 稳定,因此假设一类家庭的出行产生率不变是可以接受的。但国内情况不一样, 多数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开始,人口、用地、就业、经济甚至文化等都在剧烈 的演变过程中,体现在出行需求上,外部的影响因素会更多,仅仅用一些家庭变 量很难解释清楚。同时在应用交叉分类法时也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家庭 类型应如何划分?每类家庭的出行率是稳定的吗?未来年各类家庭的数量如何 预测?等等,都是很难

谈交通分析中PA与OD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wo11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