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跨文化适应的维度模型.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跨文化适应的维度模型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及人们跨国、跨地区流动的增加,跨文化适应问题不断凸显。跨文化适应具有四个维度模型。文化适应中个体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经过整合的文化,并不是原来纯粹的主流文化或个体固有的母文化。这种新的经过整合的文化可能包含了两种文化中所共有的精华部分,也可能包含着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但不突出的内容,但绝不同于主流文化和母文化。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过程维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08-02
随着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的不断增加,跨文化适应问题成为当今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跨文化适应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来自外文化的学****者在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过程中所导致的心理变化”。[1]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德认为,“文化适应是指两类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2],“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的过程”。[3]结合各家观点,笔者将跨文化适应定义为:“群体或个人在两种文化的持续接触中为了适应某种新文化而积极改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外在文化特征的改变,如穿着、饮食、生活****惯等,也包括内在文化特征的改变,如价值观、人生理念、信仰、态度等。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跨文化适应的过程,笔者将从跨文化适应的维度模型方面展示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单维度模型
跨文化适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群体或个人不但要面对外在的生活压力,还要承受内在的心理变化。1921年帕克和米勒提出单维度模型描述跨文化适应的过程,1964年戈登(Gordon)发展了这一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总是位于从完全的原有文化(culture of origin / heritage culture)到完全的主流文化这样一个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并且这些个体最终将到达完全的主流文化这一点,也就是说对于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个体来说,其文化适应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被主流文化同化(见图1)。同时个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越多,原来民族对他的影响就越少。这一连续体的中点是一种双文化的状态,此时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在某些方面已经被主流文化同化,在另外一些方面仍受原文化影响,但双文化状态是暂时的”。[4]

图1 戈登的单维度文化适应模型
戈登的单维度文化适应模型带有单向性的缺点,一方面将主流社会对文化适应者的完全同化视为理想状态,将同化过程视为直线式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仅强调主流社会对文化适应者单方面的影响,忽略了文化适应者和主流社会之间的互动性影响。
二、双维度模型
跨文化适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戈登的单维度文化适应模型未对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两种持续接触的文化的相互影响作出描述。一些跨文化心理学家开始尝试从两个维度研究跨文化适应的过程。跨文化心理学家约翰?贝利(John )认为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会对发生相互接触的两种不同文化都产生影响,这两种文化分别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基于对这两种文化的影响,约翰?贝利提出跨文化适应

论跨文化适应的维度模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