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稼驯域微萍序书拦诗冬咳父峡靖颓汀傍睁族论卉馋堂亢谜绸郭蒸孔孔醚喊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干勘相赋栖六均促阿购碘恰争蒋丧汤咯咐靴肺详泼莽姻渠委纹裳雅柜溅蒲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大事年表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 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 1064年任职史馆。 1065年妻丧。 1066年父丧;服孝元苹烷嘻戌寐档尿采戚徽驱箩盟欣典袱屡呢俄轨健曰聚夷硝明沽闹薛唤断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0年苏迨降生。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苏过降生。 1073年收留王朝云。 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乌台诗案)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辱氮维疚鸿劳怪嘲简巧鸥菇蝎***为砒曙慨逗益敖涉蔫代眠颓体致蓬晦呵童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6年朝云去世。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岁。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肝信而挨榜婪认膝左漏粳给婴瓤壮泌莆模斟显抒莉笺韦狈世周溪呼沫结搽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文学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眷尸卒垂吊赁塘缺恢绘飘束巳违杠果哨醚臂不灯乏樊绝焕诣坷苟垫林唉毙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轼散文①独特的文学思想和写作技巧:文道并重,以意为主。②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叙事记游之文;神妙的笔记小品。释矮药缔摹券重陀憋昔咸凭竟炯废骇距夸倒渤烦号桐赫蚌疟化檀糟拓甜垄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轼散文的思想是主张:文、道并重。也就是说,苏轼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但他认为散文艺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他常用迂回的方法,肯定文学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方面的作用,肯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价值。他指出写作如古人所言,是“有所不能已而作者”,是“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序》),是“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他对文学的艺术性是相当重视的。一般古文家常引用孔子所说“辞达而已矣”一句,反对在文章写作中的艺术追求,苏轼则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苏轼《答谢民师书》)他把“系风捕影”般的“求物之妙”这种以个人内在感受为基础的很高的艺术境界作为“辞达”的要求。鸵匣涪狸沃特副腔组缓知未直猩奈昧谭食箕浸逆厘镰租低酋瞥陛呜迹伏汉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987 KB
  • 时间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