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哲学史论文选题中国哲学史选修课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史论文选题中国哲学史选修课论文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论文篇一
浅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摘 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这部哲学史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也处处体现出作者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时代精神。不过同时,由于该书的一些疏漏,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梁启超的一些批评与争论。时隔近一个世纪重读这本著作,应该能引起我们对当下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评价与争论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23-0052-0
2
一、《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写作背景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自小接受旧式教育。1902年去往上海求学,接触维新改良、革命派和西方的新思想,接受系统的现代公民教育。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批留学生,出国留学。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著名的实验主义哲学家杜威攻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哲学博士论文《中国古代逻辑方法的发展》,中论及的“孔子的逻辑”、“墨翟和后期墨家的逻辑”,“进化论和逻辑”等,是后来《中国哲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基础。
胡适的《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大量学者认同此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哲学”一词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很多人在哲学一词传入我国后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但不成体系,没有章法,材料极为杂乱,把经学、史学、文学材料一锅煮。当时人分不清楚哲学和哲学史的分别,对于哲学的认知也是较为模糊的。
当时梁启超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对胡适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胡适自传中说:“这是第一次用历史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第一次给我们‘学术史’的见解。”
但梁启超在论其中的“全盛时代”时,把诸家学说的本论并没有详细阐述,因此胡适想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这便是胡适著《大纲》的初衷。
二、对《大纲》的评价与争论
1919年《大纲》出版后,反响异常热烈。这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本著作进行评价,并分析该书引起的一些争论。
(一)开创了研究新范式
在写作背景中我们谈到,此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是经学史学文化各种材料一锅乱炖的局面,而且传统的治学方法是采用学案式将各家思想平行排列,无法寻出各家思想的沿革与演进。胡适将西方的学术体系应用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研究。近代学术要求,研究者应当对于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目的、要求,研究对象发展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做出合理的界定和阐述,并提供给入门者以研究的方法[1]。
《大纲》导言中开宗明义,说“‘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方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胡适继而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了阐述,包括:天地万物的来源(宇宙论);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人生在世该行为(人生哲学);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社会

中国哲学史论文选题中国哲学史选修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W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