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邵公谏厉王弭谤[1].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本篇选自〈〈周语上〉〉。文中邵公即邵穆公,名虎,又称邵伯虎,西周宗室邵康公之后,厉王卿士。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故居背景《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言的国别史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开明贵族之言。司马迁等认为其作者为左丘明,但其实不可考证。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440年).【阅读提示】 《邵公谏厉王弭谤》叙述的是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变,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忍无可忍,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由此告诉人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千古不变的道理。【注释】⑴邵公:即邵穆公,名虎,周代卿士。邵,一作“召”。  厉王:周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年即位。⑵卫巫:卫国的巫师。⑶障:阻塞。⑷防:堤坝,此处是“堵塞”的意思。川:河流。⑸决:排除阻塞,疏通水道。宣:通。⑹原隰(xí****衍沃:高起平坦的土地叫原,低下潮湿的土地叫隰,低下平坦的土地叫衍,有水流灌溉的土地叫沃。⑺与:语助词,无义。能几何:不久。⑻彘(zhì致):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厉王公元前842年放逐于此。,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谤王——道路以目3、由此可见国家处于什么形势之中? 朝政混乱,君民尖锐对立4、“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第二段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言’,”可见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点? 昏庸愚蠢,,看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怎样“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3、此段话中,两处运用比喻,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邵公谏厉王弭谤[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163 KB
  • 时间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