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涂片与血液分析仪.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涂片与血液分析仪
刘铸,苏紫云(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 157012)
牛英(黑龙江省宁安市朝鲜族中学 157000)
摘要 经典血涂片镜检与先进的血液分析仪在血液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血涂片的制作过程、血涂片在血液研究和检验中的地位、血液分析仪的发展历史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优势进行综述,科学评价了血液分析仪的作用,积极鼓励中学生物课和高校生物及医学相关专业开设好血涂片制作与观察技术这门实验课。综述内容期望为广大生物教师和血液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借鉴。 
关键词血涂片血液分析仪血液疾病诊断
1595年,荷兰的磨镜师詹森(Jason)用两块凸透镜制成了第一架简陋的复式显微镜。1658年意大利人马尔皮基(Malpighi)在显微镜下首先观察了红细胞,200年后人们开始进行红细胞计数,随后开始制作血涂片观察各种血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在血涂片基础上,期望仪器代替人工进行检测,1953年,第一台血液分析仪(AHA)由Coulter发明问世。这一系列的科学进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了血液的组分,并意识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血液中某些细胞数量、形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为动物血液研究提供了良好途径[1]。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医院和生物实验室大量引进了一些自动化血液分析仪,使实验室对血液标本的处理更加简单、快速。有效的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然而,拥有这样的先进仪器,并不是说目前中学生物课和高校生物及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血涂片制作与观察是落伍的技术,血涂片镜检永远是血液研究和疾病诊断的第一窗口,提供的信息在诸多方面是目前血液分析仪不能满足的。本文对血涂片和血液分析仪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期望为广大生物教师和血液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借鉴。
1 血涂片
血涂片的制作过程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技术出现较早,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医疗诊断已经使得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在多方面得到了改进,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步:①取血:用医用消毒酒精及棉球消毒采血部位,人左手无名指指尖内侧是采血的最佳部位,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而且采血方便。采血时,用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勿挤。医用棉拭去第一滴血后,选用第二滴血制片。②制片:,血量为15-20ml,此量推出的血涂片大小,厚薄较为适宜。将某一载玻片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轻轻接触血滴。使之在两玻片之间展开,形成一条血线。推片时形成30°~35°向另一端平稳的一次推出,涂片推好之后,使之迅速自然干燥。再将染液染色一分钟,一般采用瑞士染液(伊红—亚***蓝)。③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的镜检可将血液组分进行如下分类:a)红细胞:数量最多,淡红色,无核,圆形细胞。b)颗粒性白细胞(简称粒细胞):嗜中性颗粒白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叶状,一般2-5叶;嗜酸性颗粒白细胞,较中性细胞大,数量少,细胞核染成紫色叶状,通常为两叶,胞质中充满红色圆形颗粒;嗜碱性颗粒白细胞,数目很少,在涂片上较难找到,核不规则,分2-3叶,也被染成紫色,细胞质中含有许多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嗜碱性颗粒。c)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可分为大中小三类淋巴细胞。细胞质少,核大。其中小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大小相似,细胞核呈卵圆形,染成深蓝紫色;单核细胞:为血

血涂片与血液分析仪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