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英语隐喻初探.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英语隐喻初探
  摘要: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隐喻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运用的功能。
  关键词:英语隐喻 背景 功能
  
   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莱考夫(G?Lakoff)和约翰逊(M?Johnson)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文中提到:“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Lakoff&Johnson, 1980)
   一.隐喻的背景
   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人们一直认为隐喻是比喻的一个分支,很少把隐喻单独拿出来讨论。中国隐喻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时期,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现代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这四个时期。(以下主要集中介绍中国隐喻研究的一些重点。)
   从整体看,中国先秦诸子一般都把隐喻看作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饰。中国古籍中公认最早提到修辞的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先秦诸子中第一个提到“喻”的应该是荀子。《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
有人认为“比”指明喻,而“兴”就是隐喻。
   从秦朝到汉朝,中国的修辞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中国学者依然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的修饰形式。“在汉语修辞学理论史上,第一个给比喻以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的是刘勰”。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是前秦至公元四世纪汉语修辞学和文学批评方面主要观点和理论的集大成者。” 陈?Y的《文则》是即刘勰之后的又一个经典。他在汉语修辞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并明确地把“隐喻”归为“比喻”的一个下项。唐钺的《修辞格》中提到了隐喻的词汇化现象:“隐比的凝定――隐比****用久了,他的本来比喻的意义就变成他的通常的意义,用的时候读者不觉得是修辞格了,.... ... 隐比的意义已经成了本义了。”这里所谓隐比的凝定就是隐喻研究中常说的“死隐喻”。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修辞学研究的指南针,这本书在修辞研究中的崇高地位也影响到隐喻研究,我国隐喻研究长期无法突破修辞格研究的限制,与这本书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冯晓虎,2004)
   汉语的隐喻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还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新的比喻种类上。隐喻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隐喻研究的需要,处于寻求先进理论的前夜,莱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生逢其时。到1999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文章。虽然概念隐喻理论引入中国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却非常迅速。
   语法隐喻研究也是国际隐喻研究中的重要一支。当代语法隐喻研究的主要代表是韩礼德(Halliday)。在我国,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胡壮麟教授亲率弟子长期致力于韩礼德学派“语法隐喻”的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隐喻研究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1.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亚里士多德到理查兹。(大约从公元前300年―20世纪30年代)。西方对隐喻比较系统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中,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发表了《修辞哲学》,首先提出了隐喻互动(In

英语隐喻初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7-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