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doc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文学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工业社会的形态,菲利普·B·梅格斯有很形象地描写:“在这个时代,工业社会正在努力弄懂:技术如何改变世界;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政界人物和大企业如何控制媒介、开拓市场、把人们引向有利于信息提供人的道路。”
人格结构与广义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野兽引起的恐惧,是部落社会从心理上钻进了图腾动物的身子。今天,这样的恐惧仍然再现于一些人身上。他们在机器世界里感到困惑和压抑,心里虽然像金属一样坚硬而光滑,却容易脆裂。美女和公司主管在大众想象中的烙印,已经进入机器图腾了。”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自然,作者很容易受到同样策略的诱惑;为了得到一点信息,他们急忙出卖自己的灵魂。有出息(挣钱的)作家,经过培养电视明星的方式被培养出来,让公众消费。”
这是工业社会的状况,对于后工业社会,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认为,“二战”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费社会、传媒社会、资讯社会、电子社会、高科技社会等等。
詹姆逊说:“‘后现代’就好比一个诺大的张力磁场,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动力,最后构成一个聚合不同力量的文化中枢。”
对于在后工业社会的文学,我概括了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解构
加纳姆说提出文化的工业化(industrialisation of culture), 文化被"技术化","工业化"之后,原来由文学家,艺术家个人创造的文化精品,现在被大量复制。人类所必需的文化生产已被卷入了商品市场中。科学的成就使一切事物失去了神圣性,神秘性和历史性,导致了广泛的"反文化"倾向.
正如美国评论家伯恩斯坦(R  Bernstein)所说的“否定、解构、怀疑和揭露的不断更新的游戏精神。”
当代人是无法抛弃精英意识去和传统艺术进行精神对话的,这种生活的商业化目的与后工业时代的技术理性,使其必受一种浅薄的享受和感性愉悦的通俗艺术所蒙骗,而整个现代艺术以追求一种非整体的、抽象的怪诞的支离破碎、或者说是一种碎片的组合和拼贴作为手段,贬斥永恒,追求不确定性,排斥所指,企图建立能指神话,就其主体——精神——意义来说,使得它在“传统”面前“失语”了。
二、媚俗
媚俗以大众文化为基础,是后工业社会的审美风尚。鲍德里亚清楚的表明了媚俗成为事实的原因,也就是它的特性:“媚俗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贫乏,而这种价值贫乏是与一种最大的统计效益联系再一起的:某些阶级整个地占有着它。与此相对的是那些稀缺物品的最大独特品质,这是与它们的有限主体联系在一起的。这里与‘美’并不相干:相干的是独特性,而这是一种社会学功能。”本雅明描述了消费社会中的艺术欣赏:“被付钱雇佣的频论价在画商的艺术沙龙里转眼作品,与在展览橱窗里观看这些作品的艺术爱好者相比,他即便不是从中看到了更佳的也会从中获知了更重要的东西。”后工业社会赋予了媚俗这一功能:“表达阶级的社会预期和愿望以及对具有高等阶级形式风尚和符号的某种文化的虚幻参与:这是一种导致了物品亚文化的文化适应美学。” 媚俗将“美”搁置或者说是扩大化,世俗化。这样,文学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媚俗的道路。
三、复制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龙在天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