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例谈莎士比亚戏剧中暴风雨意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容摘要:纵览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其中存在的意象多种多样,如视觉意象、神明意象、正义意象、动物意象等,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含义,不但生动描写出生活在混乱社会中的人的本性和伦理道德,也显示了莎士比亚作为创作主体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更拓展和丰富了剧本的意义和内涵,赋予了剧本一种永不消失的美感和力量。约翰·德莱顿这样评论莎士比亚:“是一个在所有现代,也许还有古代诗人中具有最大和最全面心智的人。所有自然界的意象都在他的脑中,他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他描述任何事物时,你不仅仅看到它,你还能感觉到它。”①其中水意象在莎剧中曾直接或间接多次出现,当今学界却罕有专文对此问题做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水意象在莎剧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拟对其剧中水意象的最为主要的类型——暴风雨意象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剧作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揭示。
关键词:莎士比亚 戏剧 暴风雨
在《李尔王》中,“暴风雨”是其中心场景.在他两个“鹈鹕般的女儿”(pelican daughters)的命令下,李尔王及其弄人被挡在了葛罗斯特宫殿大门的外面,在荒原中饱受暴风雨的狂虐。第三幕第一场中这样叙述:狂风暴雨极其恐怖,加上电闪雷鸣,连“被小熊吸干了乳汁的母熊,也躲着不敢出来,狮子和饿狼都不愿沾湿它们的毛皮.”②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这位曾经拥有神圣权利、一言九鼎的李尔王被他的血亲拒之门外,不得不跟暴怒的大自然进行斗争。在笔者看来,正是由于这一角色此时被置于暴风雨这一特定情境下,才绽放出独特而永恒的艺术魅力,使我们充满同情和怜悯。纵览全剧,受此暴风暴雨之苦,是前几场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之后李尔王顿悟,走上救赎之路的开端。因此,我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暴风雨这一中心场景对其进行分析。
“暴风雨”
《李尔王》中的“暴风雨”意象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而最为主要的是与自然力量相联系的,同时也与人物的矛盾心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相联系。首先,它带给了剧中主人公们痛苦,由此象征了天神的愤怒,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带来了雷声和照亮黑暗世界的“闪电”。因此,曾有人认为,“雷声”和“闪电"象征着主神朱庇特的正义干预。其次,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保护的那道屏障被打破了。它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和道德,象征着李尔那两个“鹈鹕般的女儿”的逆伦歹毒,从而导致这种自然关系的破裂。正是在这场暴风雨中,李尔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早已不能呼风唤雨,,这一年迈、落魄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读者为“闪电”带来的精神光亮欣慰,同时也更为那“雷声"引起人类在混乱中的避居命运感到痛惜。因此,此部剧作中“暴风雨”的出现,可以把读者一同带往现场,直接感受环境的变化,进而认可环境给人类心理、行为上带来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唤起读者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生的全方位思考,实现了剧作家的创作主旨,即对真善美的呼唤,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以及对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的抨击。
二.“暴风雨”意象与“移情说”的互为认同
从另一角度来看,《李尔王》中对于暴风雨这一场景的描述,与之后出现的“移情说"观点有明显契合之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利普斯,曾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

例谈莎士比亚戏剧中暴风雨意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