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纽约客牛排【《纽约客》的纽约客】.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纽约客牛排【《纽约客》的纽约客】林东林,专栏作者,文化评论人,图书策划人,作品散见于《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新民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曾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现居北京。如果说有哪本杂志能同时吊起全世界媒体人、知识界和文化圈的胃口,那么环顾一下从欧洲到东亚再到北美,它一定非《纽约客》莫属。1925年至今,它的主编们开创文学和新闻联姻的江山,收获了无数精神子民。威廉?肖恩要命地喜欢《纽约客》,所以当这位26岁的年轻人从欧洲归来后,就加入了它,哈罗德?罗斯让他当了编辑。1945年,肖恩说服罗斯用一整期《纽约客》刊登了约翰?赫赛长达三万多字的《广岛》,不仅成了新闻史与文学史上的一篇标志性作品,也成了《纽约客》的转折点,将《纽约客》由一本纯粹的幽默文艺杂志转向更宽广的领域。 1951年12月罗斯去世后,传位给肖恩。肖恩与罗斯太不相同,虽然肖恩也喜欢幽默,但是幽默在肖恩时代却已不再是《纽约客》的标签。肖恩从不把名字刊登在杂志上,也尽量避免谈论自己,除了最亲近的朋友没人知道他的出身状况。肖恩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尽管他编辑着一本或许是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杂志。在肖恩时代,《纽约客》倡导这样一种精神:“绝对不为任何隐藏的目的而刊登任何东西,或者写东西吹捧任何人、任何事,诱某人为恶,帮某人擢升,扯某人下台,纵容迁就私人朋友,或者徇私要挟,或者借机宣传。”这也许是人类新闻学里极美好的伦理精髓,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的典范。得益于此,1966年《纽约客》成功达到巅峰。 1985年,亿万富翁纽豪斯买下了《纽约客》。两年之后,已经担任了主编长达35年的肖恩被很草率地开除了。纽豪斯认为该下猛药,于是在1992年聘请了英国编辑蒂娜?布朗,希望这个曾在《名利场》上演了一番奇迹的女人能让《纽约客》焕发生机和商机。蒂娜?布朗入主之后,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产阶级受众的特点,把杂志的精英文化与大众趣味结合在一起。改刊后的杂志更加犀利、热情,有噱头,也迎来了更年轻、更富裕的消费阶层。蒂娜?布朗爱采用拍马屁的明星报道、昂贵的摄影图片;还爱出风头,要求给自己专门配备一个负责媒体宣传的人员;她爱与名人攀关系,不知是否是为了炒作,她聘请了罗斯?安娜巴尔这个喜剧明星担任“客座编辑”;她要求文章要有时效性,这就违反了肖恩定下的无时效性规矩。蒂娜?布朗虽然使得《纽约客》的发行量上涨,从60多万份到80多万份,但是广告量却持续下滑。1998年夏季,她宣布离开《纽约客》,推荐大卫?雷姆尼克担任下一任主编。大卫?雷姆尼克没悬念地上任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他曾常驻莫斯科见证了苏联解体,随后写出了获得1994年普利策奖的《列宁的坟墓》。大卫执掌《纽约客》后偏向长篇报道,加入了更多的政治报道,而且他尤其关注小说,这是蒂娜?布朗完全忽略的板块。他的关注点似乎还迎合着“婴儿潮”那一代人

纽约客牛排【《纽约客》的纽约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