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脑梗死护理查房.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脑梗死护理查房 】是由【guoxiachuanyue0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脑梗死护理查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脑梗死的护理查房时间:2020—07—1015:30地点:一楼护士站主持人:XXX参加人:护理部各科护士长内二科护士护士长:很高兴各位能聚在一起讨论学****我们今天护理查房的内容是脑梗死。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学****现在请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史。责任护士汇报病史(XXX)简要病史:患者XXX,男,78岁,于2020年7月2日07:43自己步行入病房。主诉:头晕一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晕厥、肢体偏瘫,自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为求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心电图:心率66次/分,室性早搏(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老年脑。拟“脑梗死、心律失常”收入我科。病程中饮食一般,睡眠、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平时身体健康一般,无疾病史,无乙肝结核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庭成员无重大疾病史。个人史:患者常住本地,有烟酒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接触史。婚育史:未婚。入院查体:T:°C;P:66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护理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精神尚可,步入病房,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慢性病容,语言流利,查体配合,回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全身皮肤完好,无压红,二便正常,饮食可,入院评估跌倒坠床3分,无风险,压疮:22分无风险,管道风险评估2分,自理能力评估75分。辅助检查:心电图:心率66次/分,室性早搏(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老年脑。治疗原则:医嘱予内科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活血化瘀、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用药:刺五加注射液100MLqd静滴,5%葡萄糖250ML加盐酸***碱注射液60mgqd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50MLbid静滴,尼麦角林片10mgtid口服。现病情平稳,精神饮食可,维持原诊疗计划。护士长:请管床护士(XXX)进行护理体检。护士长:请责任护士(XXX)说下护理诊断Pl:舒适的改变P2:活动无耐力P3:焦虑、恐惧。P4:知识的缺乏。P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P6:有外伤的危险P7:睡眠型态紊乱P8:心输出量减少P9:潜在并发症P1:舒适的改变:与头晕头痛有关。目标:减少患者头晕次数。1:密切观察病人头昏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2: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晕。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注意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要太大。3:协助患者生活需要:频繁发作时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必要时如入厕、沐浴以及外出活动时应有人陪伴。0:患者头晕持续时间、次数减少,程度较前减轻,病人感觉较前舒适。P2:活动无耐力:与头晕、步态不稳、肢体功能障碍导致动作失衡有关。目标:避免患者出现跌倒。1:防止患者跌倒。将呼叫器、必要生活用品置于患者床头伸手可及处,必要时备床栏。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2: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3:定时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床头铃响时,立即查看。0: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P3:焦虑、恐惧:与担心病情加重以及预后有关。目标:缓解患者焦虑不安,使其更好的配合工作。1: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病情的预防措施,痊愈后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其他痊愈后患者的实例,消除其恐惧心理。3: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病人倾诉。4:告知相应护理方案措施,了解病情进展。0:患者情绪平稳,能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操作的完成。P4:知识的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目标: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1:指导病人合理用药: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注意事项,不能随意更改、终止或自行购药服用。2:低盐低脂饮食:进食温凉、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3:自我监测:观察肢体无力或麻木是否减轻或加重,有无头痛、头晕或其他脑功能受损的表现,有无心悸胸闷症状,警惕脑卒中、心梗的发生。0:患者掌握疾病的部分相关知识。P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年迈、脑部器质性病变有关。目标:让患者能够做到生活自理。1:将必要生活用品置于患者床头伸手可及处。2: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鼓励其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0:患者于7月8日生活自理评估90分。P6:有外伤的危险:与头晕、乏力、心律失常有关。目标:避免患者跌倒受伤。1;有头晕头痛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2: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3: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0:患者未出现受伤。P7: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惯改变有关。目标:患者有充分的睡眠。1: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2: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惯和方式3: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O:患者睡眠充足,休息良好。:血压下降、晕厥、尿量减少、皮肤湿冷、脉搏细速或缓慢、烦躁不安。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关。目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2、做好心理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避免情绪紧张。3、观察病人末梢循环,限制钠盐摄入4、补充液体时不宜过快,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5、向病人介绍用药的剂量、次数和副作用。6、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准备药物和抢救仪器O:患者生命体征平稳。P9:潜在并发症:中风、猝死。目标:正确执行预防中风、猝死的措施。I:如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心悸、胸闷、气短等,必须卧床,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并及时告知医生。2:按医嘱正确给抗心律失常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静脉滴注应缓慢,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律、HR、BP、P、R,意识,判断疗效和副作用。必要时静脉给药,需进行心电监护。3:监测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尿量、意识等有无改变。4:当心率失常伴有胸闷、气短时,为了缓解缺氧症状,可遵医嘱给予患者2?4L/分钟吸氧。O:患者未出现中风、猝死。健康教育1、动作尽量慢而轻柔,少做下蹲或弯腰捡东西等动作,避免提重物。2、患者要多进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3、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4、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比如散步。6、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7、患有脑梗死、心律失常的病人外出时应有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有头晕史的病人避免从事危险工作,发生头晕,黑蒙不适时应立即平卧,以免因晕厥发作而摔伤。8、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避免过累、紧张、激动焦虑、生气等。相关知识学****脑梗死的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病因和发病机制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本病具体的病因及其作用机制如下所述。脑梗死血管壁本身的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三500口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脑梗死血液成分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III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梗死其他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脑梗死病理生理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实质上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由于脑动脉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偿功能,因而在长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但脑组织本身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供应血流中断的4-6分钟内其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故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损伤期。急性脑梗死的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发生不可逆的梗死脑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即缺血半暗带)。挽救这些缺血半暗带是急诊溶栓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梗死临床表现本病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闭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邻近受累脑组织的功能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较准确地对其病变位置定位诊断。以下将按主要脑动脉供血分布区对应的脑功能缺失症状叙述本病的临床表现。脑梗死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因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所致的同侧眼裂变小、瞳孔变小、眼球内陷及面部少汗);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前动脉缺血表现);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尽管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较少,但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明显的意识障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最为常见。(一)、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二)皮质支闭塞上分支闭塞可出现必遭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Broca失语(优势半球)或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下分支闭塞可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而无偏瘫。(三)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瘫;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脑梗死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一)主干闭塞前交通动脉以后闭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小便不易控制,对侧出现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等额叶释放症状。若前交通动脉以前大脑前动脉闭塞时,由于有对侧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不一定出现症状。如果双侧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易出现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双侧脑性瘫痪、二便失禁、额叶性认知功能障碍。(二)皮质支闭塞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三)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脑梗死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一)主干闭塞对侧同向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二)皮质支闭塞因侧支循环丰富而很少出现症状,仔细检查科发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伴黄斑回避,双侧病变可有皮质盲;顶枕动脉闭塞可见对侧偏盲,可有不定型幻觉痫性发作,主侧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距状动脉闭塞出现对侧偏盲或象限盲。(三)深穿支闭塞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如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意向性震颤、短暂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面部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可出现丘脑综合征,如对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以及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和不自主运动,可伴有舞蹈、手足徐动和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中脑支闭塞则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如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或Benedik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脑梗死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一)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损伤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二)中脑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Benedik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Claude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Parinaud综合征垂直注视麻痹。(三)脑桥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Foville综合征同侧周围性面瘫,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肢体瘫痪。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Raymond-Cesten综合征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碍,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4?闭锁综合征,又称为睁眼昏迷系双侧脑桥中下部的副侧基底部梗死。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及球麻痹,故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运动,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四)延髓梗死最常见的是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面部痛温觉障碍,Horner综合征,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五)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基底动脉顶端2cm内包括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呈“干”字形的5条血管闭塞所产生的综合征。其常由栓塞引起,梗死灶可分布于枕叶、颞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出现眼部症状,意识行为异常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系两支或以上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或同一动脉不同分支分布区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结合影像检查可将其分为以下常见类型:皮质前型,如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优势侧病变可出现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其病灶位于额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不呈带状前后走行,可直达顶上小叶;皮质后型,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如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其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和Gerstmann综合征;皮质下型:如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符合上述的单支脑动脉分布区梗死的典型综合征,而表现为多个临床综合征的组合。同时,脑动脉的变异和个体化侧枝循环代偿能力的差异也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重要因素。因而,临床医生需要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充分理解相应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脑梗死一般检查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心电图,胸片。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检查结果还有助于病因的判断。脑梗死特殊检查主要包括脑结构影像评估、脑血管影像评估、脑灌注及功能检查等。(一)脑结构影像检查头颅CT头颅CT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脑结构影像检查。在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CT可以发下一些细微的早期缺血改变:如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皮层边缘(尤其是岛叶)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和脑沟消失等。但是CT对超早期缺血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尤其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大多数病例在发病24小时后CT可显示均匀片状的低密度梗死灶,但在发病2-3周内由于病灶水肿消失导致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密度相当的'模糊效应',CT难以分辨梗死病灶。头颅MRI标准的MRI序列(T1、T2和Flair相)可清晰显示缺血性梗死、脑干和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但对发病几小时内的脑梗死不敏感。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发病2小时内)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甚至可显示皮质下、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DWI对早期梗死的诊断敏感性达到88%~100%,特异性达到95%~100%。(二)脑血管影像学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目前脑血管超声检查最常用的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手段,亦可用于手术中微栓子的检测。目前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可达80%以上特异度可超过90%,而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也可达70%以上,特异度可超过90%。但由于血管超声技术操作者主观性影响较大,且其准确性在总体上仍不及MRA/CTA及DSA等有创检查方法,因而目前的推荐意见认为脑血管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可作为首选的脑血管病变筛查手段,但不宜将其结果作为血管干预治疗前的脑血管病变程度的唯一判定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CTA)MRA和CTA是对人体创伤较小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对人体有创的主要原因系均需要使用对比剂,CTA尚有一定剂量的放射线。二者对脑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脑血管超声更高,因而可作为脑血管评估的可靠检查手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动脉的DSA是评价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准确的诊断手段,也是脑血管病变程度的金标准,因而其往往也是血管内干预前反映脑血管病变最可靠的依据。DSA属于有创性检查,通常其致残及致死率不超过1%。(三)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脑灌注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脑动脉血流在不同脑区域的分布情况,发病早期的快速完成的灌注影像检查可区分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从而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的合适病例,此外其还有评估神经保护剂疗效、手术干预前评估等作用。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脑灌注检查方法有多模式MRI/PWI、多模式CT/CTP、SPECT和PET等。脑功能评定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脑电图等对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等特殊脑功能的检查方法。脑梗死诊断与鉴别诊断脑梗死诊断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②发病前可有TIA: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脑梗死鉴别诊断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症状相似。可行头颅CT以鉴别。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颅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脑梗死疾病治疗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对应针对性治疗,结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部分等多个科室的努力实现一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体治疗措施如下:一般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脑梗死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对所有有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应向其普及健康生活饮食方式对改善疾病预后和预防再发的重要性。脑梗死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降血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在急性期血压控制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脑梗死护理查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