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压,触电的预防,触电后
急救;雷电的防护与静电的防护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2)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3)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
4)了解雷电、静电的防护基本知识
 

 
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幼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一般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2)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
(3)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
(4)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
(5)触电者的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触电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ms),或者触电正好开始于搏动周期的易损伤期时,危险最大;电流通过人体脑部和心脏时最为危险;40--6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直流电流与较高频率电流的危险性则小些;男性、成年人、身体健康者受电流伤害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以工频电流为例,实验资料表明:lmA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就会使人体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mA的电流通过人体,便会使人体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触电者已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但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
2. 人体电阻及安全电压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不仅与身体自然状况和人体部位有关,而且还与环境条件等因素以及接触电压有很大关系。通常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人体电阻越大,受电流伤害越轻。细嫩潮湿的皮肤,电阻可降至800欧姆以下。接触的电压升高时,人体电阻会大幅度下降。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承受的电压越低,触电伤害越轻。当电压低于某一定值后,就不会造成触电了。这种不带任何防护设备,对人体各部分组织均不造成伤害的电压值,称为安全电压。
世界各国对于安全电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50V,40V,36V,25V,24V等,其中50V,25V居多。国际电工委员会(1EC)规定安全电压限定值为50V,25V以下电压可不考虑防护电击的安全措施。我国规定12V,24V,36V三个电压等级为安全电压级别,不同场所选用安全电压等级不同。
在湿度大、狭窄、行动不便、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场所(如金属容器内、矿井内、隧道内等)使用的手提照明,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凡手提照明器具,在危险环境、特别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灯,,携带式电动工具等,若无特殊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措施,均应采用24V或36V安全电压。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2)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2. 常见的触电形式
1)单相触电
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相触电,。

(a)           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不直接接地
 

 
2)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

 
3)跨步电压触电
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 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4)接触电压触电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点向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4.96 MB
  • 时间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