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壤地理学复习.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土壤地理学复习 】是由【133890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土壤地理学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土壤地理学
江西师范大学钟晓鹏整理
土壤
绪论
: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是可以剖析的物质
实体;土壤是一个运动、开放的系统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
: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在所有地球圈层中的地位与作用地位:土壤圈处于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接触、过渡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成为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环节和活跃场所
作用:(1)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
(2)对大气圈影响大气圈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N20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3)对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破坏
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土壤野外调查研究方法•定位或半定位动态观测研究方法
•室内分析研究方法•数理统计研究方法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V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V土壤发生层;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且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层次
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划分:
有机层(0)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特性的土层称过渡层(AE、BC)。
主要发生层的含义
0层:以已分解的和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
A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0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E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它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B层:A或E层之下,具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淀积层;或碳酸盐的淋失;或残余二、三氧化物的富集;或有大量二、三氧化物胶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彩度较高,色调发红;或具粒状、块状、棱柱状结构。
C层:母质层;R层:母岩层,即坚质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P层(犁底层):由农具***、人畜践踏等压实而形成
G层(潜育层):是长期被水饱和,土壤中的铁、锰被还原并迁移,土体呈灰蓝、灰绿或灰色的矿质发生层;
A/t;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来源为岩石和母质,按成因将其分为两大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primarymineral):指直接来源于母质的矿物、它是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包括;1。硅酸盐、铝硅酸盐类2。氧化物,3硫化物4磷酸盐类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土壤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多数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是土壤中粘粒和无机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固体物质中最有影响的部分土壤中很多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与次生矿物有密切的关系。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温度的变化、水分的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使岩石矿物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矿物在化学性质与组成上均未发生变化
简答题P321:1型高岭石类晶体结构模型特征与2:1型蒙脱石类晶体模型结构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
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之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1、组成:胡敏酸、富里酸、富啡酸、胡敏素
2、性质:土壤腐殖质主要由C、H、0、N、S等元素组成,其结构单元主要有:①碳水化合物
氨基酸等含氮物质
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氧功能团。如羧基、酚羟基、醌基、***基和甲氧基等。芳香族化合物被视为腐殖质组成的核心。腐殖质是具有芳香族结构的特殊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精华,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物质,其转化一般经历着两个主要过程,即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和有机质的腐殖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承担者——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定义:在土壤有机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同
时,其中间产物再经过微生物参与下发生生物化学作用,合成为一种新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1、土壤有机质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里含有作物需要的养分,如N、P等,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2、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保水保肥。3、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
/土粒密度;是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常用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率
土壤容重与土壤比重的区别:
(1)计算容重的土壤体积包括了土壤孔隙的体积,因此土壤容重总量小于土壤比重(所以比重容重)当土壤容重接近土壤比重时,说明土壤孔隙少了,所以土壤容重常作为衡量土壤松紧的状况指标。
(2)土壤容重是一个变动的数值,它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结构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低,比较紧实的土壤容重就高,;砂性土由于颗粒排列紧密,孔隙度不大(孔隙大)容重较大(-),而粘性土由于土壤颗粒小,孔隙度大(孔隙小)容重较小(-)。
-。
土壤形态学特征
:土壤形成过程中重新生成的物质(化学,生物起源)
:土壤形成过程中外界进入的物质岩石形态碎石,砾石,巨砾

,玻璃、陶瓷碎片
,动植物残体
土壤水分
来源;土壤水分主要来源大气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
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为:
AW=P+I+U—E—T—R—In—D
式中:AW表示计算时段末与时段初土体储水量之差(mm);P表示计算时段内降水量(mm);I表示计算时段内灌水量(mm);U表示计算时段内上行水总量(mm);E表示计算时段内土面蒸发量(mm);T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叶面蒸腾量(mm);R表示计算时段内地面径流损失量(mm);In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冠层截留量(mm);D表示计算时段内下渗水量(mm)。
重点!土壤水类型P79
丁•凋萎系数: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土壤含水量就
称为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
土壤胶体
土壤的离子交换P93
土壤形成因素
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潜育化过程:指终年积水的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潴育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在渍水影响下发生的,
但潴育化过程的渍水经常处于移动状态下,即有一个干湿交替过程,从而使土壤的铁、锰物处于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在渍水中铁、锰被还原迁移,非淹水时,铁、锰又被氧化而产生淀积,在这种干湿交替下,土体中形成锈纹、锈点、铁锰结核及
“鳝色斑”等新生体层次,即潴育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二、土壤分类的意义;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系统地认识土壤,通过比较土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类,系统地编排它们的分类位置,从而可以看出各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同时对所划分的土壤类型分别给予适当的名称。
1。土壤分类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发挥土壤生产潜力,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进行土壤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重点;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原则P180(论述题)
二)分类的单元及其划分的原则共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8级。
土类:大的土壤组合。同一土类是发育在相同类型生物、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具有明显一致的土壤形成过程。
亚类:土类间的过渡级别
土种:土属范围内的土壤组合,是按主要成土过程发展的程度来划分的。
三)分类系统的编排
生物气候带-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同置统一分类系统。(118土类-424亚类-478土属-460土种)
四)土壤命名
土类名称的前面加上亚类的形容词,亚类名称之前冠以土属或土种的形容词依次逐级连续拼接。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对土壤本身属性注意不够;侧重于中心地带的典型土壤类型,对过渡带土壤类型注意不够;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
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第七章富铁土与铁铝土形成因素和过程P214。P219
第八章。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简答)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干湿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指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征。
它包括:全球性土壤地带,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如冰沼土,灰化土,砖红壤。
区域性土壤地带,中纬度地带表现明显,沿海型和内陆型,其中沿海型分布于大陆边缘,以森林土壤系列为主;内陆型分布于大陆内部,以草原荒漠型为主。
经度(干湿度)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指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征。

土壤地理学复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38909****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