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书法批评的障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书法批评的障碍
  批评界流行有一句很精辟的话,那就是:“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这一“赞”一“骂”指明了批评的主要内容就是褒和贬两个方面。然而,对于褒贬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做机械的理解,因为所谓的“褒”是指肯定,但并不是指一味地说好话,流为不顾原则的胡吹乱捧;而所谓的“贬”是指指出不足,但也不是指无限制地指斥甚至责骂,-不能演变为脱离艺术的人身攻击。总之,艺术批评不能搞绝对化,而应以相对的态度来看待。“批评总是根于爱”,批评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创作的呵护,是批评家和创作者之间的高层次对话和互动。客观而务实的批评可以使作品更加接近真实、趋于完美。批评家需要过人的“胆识”,“胆”是勇气、智慧;“识”是修养、见识,接受批评者需要坦荡宽阔的胸怀。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无法构成真正的艺术批评,也难以达到真正批评的目的。
  大家知道,“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讲的是钟子期和俞伯牙之间的故事,钟子期善于听琴,俞伯牙擅长弹琴,二人引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不复鼓琴。从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批评家和创作者之间实质上应该是知音的关系。越是伟大的作品,就会面临越多的批评,’没有了批评,也就意味着作品缺乏真正的欣赏者。我们时常感叹“千人易识,知音难求
”,所以,好的批评难得一见也就实属无奈。
  新时期书法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展览文化的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书法批评经过种种阵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书坛上依然大量存在着如鲁迅先生所讲的“捧杀”与“棒杀”现象。书法批评的步履维艰,不尽人意,这其中有来自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正常的书法批评难得一见,实质上就在于书法批评存在着诸多障碍。仔细分析,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势的威胁。权势的威胁是造成书法批评障碍的首要因素,因为批评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绝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批评家也同样置身于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的罗网和框格里。而批评家的批评对象往往就是一些拥有权势的领导,而领导的脾气向来是喜欢“报喜不报忧”。你对他赞美夸饰,他是欣然接受;你若挑人家的毛病和不足,他就会很不高兴。批评家往往出于“不便得罪”的考虑,面对这样的人物,要么保持沉默,缄口不言,要么言不由衷,违心地说一番不着边际的奉承之词。讨领导喜欢,即使得不了实惠,也不至于因直言开罪,惹火烧身。这就无怪乎人们常言:“批评死者易,批评活人难;批评古人易,批评时人难;批评卑者易,批评尊者难;匿名批评易,实名批评难。”
  对于身居高位、权倾天下者,批评家往往讳莫如深,噤若寒蝉,大多避之唯恐不及。因为权势的威力,人世间的真相往往被人为地遮蔽,指鹿为马的历史教训一度使直言退避,谎话横陈。而只有像唐太宗那样的一代明君才可能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容纳得下像魏徵一般直言相谏的忠臣。他说:
“以人为镜,可以照己;以史为镜,可以明心。”所以他能以魏徵这样的直谏之士为镜,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才促使大唐王朝在他那个时代迅速走向繁荣富强。而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当直谏之士无人理睬甚至遭贬被害,而口蜜腹剑、巧言令色之流上下其手张牙舞爪之时,也就是其走向穷途末路、濒临土崩瓦解的预兆。艺术何尝不是这样?当艺术界不能容纳客观务实的批评。而胡吹乱捧之风大肆横行之时,也就说明当时的艺术界已经处于一种混乱无

论书法批评的障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