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茂县羊皮鼓舞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茂县羊皮鼓舞研究
  项目研究成果: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ycx14128
  一、宗教舞蹈对羊皮鼓舞产生的影响
  “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不论是在劳动生产、节日聚会、婚丧嫁娶时都要唱歌跳舞。其民歌音韵悠扬,自成一格;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歌舞时常常以民族传统乐器羌笛以及小锣、手铃、羊皮鼓等伴奏或独奏。
  羌族的羊皮鼓舞必须由少数民族羌族的巫师――“释比”来主持。在少数民族羌族文化中,释比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不仅要主持各种节日的祭祀活动,还要为各家各户许愿还愿,消灾祈福,每一种仪式都会有特定的舞蹈。释比手中的羊皮鼓,不是一件乐器,而是法器,祭祀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整个祭祀的过程十分庄重严肃。“同样是祭祀,同样是敲羊皮鼓舞,不同的地方释比的动作、神态都会不同,演唱的段子也不一样。”
  从宗教信仰看,羊皮鼓是释比做法事专用的神圣物品,羊皮鼓意味着经文和文字,只有释比能够击鼓唱经也就是拾回羌人有关文字的记忆。且听释比所唱《羊皮鼓经》:“鼓经唱起颂木比/木比造下千秋鼓/凡人敲来识字鼓/识字鼓是双面鼓。
”又道:“神鼓木比传凡人/现在释比来传承。也就是说,天神给予人世间的羊皮鼓是“识字鼓”,最终真正掌握了这“识字”神鼓奥秘并且把它传承下来的乃是羌族释比。因此,羌族传统强调羊皮鼓乃释比唱经做法事的专用法器,以及再三讲述羊皮鼓来历故事的底蕴,均在于暗示释比乃羌民社会中唯一掌控着经文和文字这“文明的标志”的人,而掌握着经文及文字也就意味着拥有文化的权力和神圣的身份,借用法国学者福柯的话来说,也就是意味着“话语权”的拥有。拜之,在文化和宗教上拥有“话语权”,当然也就能让庶民大众听信于释比,尊奉并崇正如马林诺夫斯基论及巫术时指出,“法师们靠其秘传的知识,部分的控制着团体的实际行动,因而成为社区中的要人”。羌族谚语“老民的知识多,寨首的知识多多,释比的知识多多多”,也反映出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的羌人对释比文化身份和非凡地位的诚心诚意认同。在信奉原始宗教的羌民社会中,释比作为神职人员,他们平时身着日常服装,并不脱离生产,也娶妻生子,过着同常人一样的吃、喝、拉、撒、睡的世俗生活,可是,一旦他们进入仪式场景,敲响羊皮鼓诵唱起经文来,其身份立刻就会发生从“俗”到“圣”的转换和升华,神奇的羊皮鼓成为他们超凡身份的重要标志。羌族谚语“能飞天上的释比,也少不了一日两餐”,或可作为释比“圣”、“俗”双重身份的形象说明。鼓与释比有神奇的关联,20世纪30年代调查崛江上游羌区****俗的学者写到:
“端公可以说是羌人的精神领袖。他记得羌人的历史,他能与鬼神相通;他能控制自然,呼风唤雨,繁殖牲畜与百谷;他是医生,能治百病;甚至命运的亨赛,他亦有转移的能力;这样一个人物,应当是有神通的。”传说释比有凌空之术,一次,某释比外出做法事时未将羊皮鼓携出,结果鼓在柜中大闹,自行飞出随释比到了目的地。有如释比,北方民族的萨满跳神亦鼓不离手,鼓也是其超世俗身份的象征符号。此外,考察中国民间信仰可知,对文字的神奇崇拜自古有之,从“仓领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古老神话到忌讳用写字的纸擦屁股的民间****俗,都表明人们对文字的膜拜心理。羌人讲述被羊吃掉的有文字的天书,或者是天王送给木姐珠做嫁妆的,或者

茂县羊皮鼓舞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