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平仄入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诗词平仄的认识欲知平仄, 先悉四声。其实我们于四声并不陌生,只是这里面有个差别而已。在《汉语拼音方案》里,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符号,也就是我们自小学起就熟悉的俗称一、二、三、四声的声调,如妈、麻、马、骂的声调。但我们所熟悉的四声,只是现代汉语的四声,而格律诗词里使用的四声,却指的是古汉语的四声,这就是差别。也正因为这个差别的存在,所以在格律诗词里,平仄对于现在来说,最不容易掌握好。古汉语里的四声( 以下简称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在《康熙字典》的前面有“分四声法”的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科学,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让现在的我们多少知道古四声的大概区别。古四声与现代四声比较起来,是“平分阴阳,入声消失;上去仍在”。“平分阴阳”, 也就是古音里的平声在普通话里分成了阴平和阳平两种声调(也有变为去声的,如看:看守与看见),此处略过,后面再提。“入声消失”, 不是自推广普通话后开始的, 最早应当是自宋朝以后, 在当时的北方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细究元曲,就基本上没有入声了),而现在有些方言里, 仍然保留了入声的声调, 比如从 1数到 10 , 用上海话或者广东话说一遍, 再用贵州(或者贵阳话)说,比较一下就基本清楚入声调的变化,江浙和广东等地的方言里还保留有入声的音调,而西南的方言(属于北方话语系)里,入声一律变成阳平音调了。比如一、六、八、十、月、雪等等。但入声的消失( 相对于现代普通话而言), 并不仅仅是转进阳平这一个声调里。就普通话而言,按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 变为上声的最少。“上去仍在”, 主要是从形式符号上来说的, 部分字在上声和去声之间的变化,一般的不影响平仄关系,因为上、去声的字均同属于仄类声调。综上所述, 我们可知以下粗略的古今四声对应关系: 古四声现代普通话四声平阴平阳平上上去去入阴平、阳平、上、去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写格律诗词,如果用今天普通话的读音(即今韵或新韵)来写,一般要在题目后特别说明,否则用古声调来套格律,难免误会。如果是多音字,还得注意字义上的区别。四声既明,平仄易懂。平仄是诗词格律里的一个术语, 只是一种符号象征, 硬要探究这个词组的意思, 那就权作“平和不平”(仄的字义为不平)解释。作诗填词者把古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声为平类,上、去、入声为仄类。按照现在普通话的四声,则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有人把普通话的阳平也划为仄类,就阳平的个别字而言可以如此,因为今古音的变化,不排除有的字古音为上、去或入声,今音已变为阳平,但把普通话的阳平划作仄声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格律诗句一般为五言、七言(言,代指字数),一般是两字一顿作为一个音节的节拍, 节奏点在每个音节的第二字上。因此, 一般地, 五言诗有三个节奏点: 第二、四和最末一字; 七言诗有四个节奏点:第二、四、六和最末一字。因此, 平仄与节奏点有直接关系。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是“句中交替,句间相对,联间相粘。”“句中交替”, 意思是说, 每一句子中节奏点上的字, 除句末一字外, 第二字用平类声调的字, 则第四字用仄类声调的字, 第六字又换平类声调的字; 反之亦然。这样平仄交替,目的是使声音有高有低,灵动又

诗词平仄入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