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49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49例分析.doc真菌球型鼻一鼻窦炎4 9例分析
【关键词】真菌球;鼻窦炎
鼻窦真菌病依临床症状,根据病理改变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大 类,前者包括急性/暴发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后者包括变应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和真菌球2种类型。现对梅河 口市医院爱民医院7年来收治的鼻窦真菌球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49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35例,年龄25〜58 岁,平均37. 4岁,病史最长7年,最短40 do术前常规CT检查及局部 所见可明确诊断。对于上颌窦、额窦、筛窦和多窦病变,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自前向后开放各窦,清理病变团块直至正常黏膜暴露。对于单腔的 上颌窦,鼻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及息肉等病变,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后, 分块吸净真菌团块,用30。、70°内窥镜检查窦腔,特别是前壁与内壁交 角处,并结合弯吸引器有利于彻底清除上颌窦残余真菌团块。对于难以暴 露取出残留真菌团块的病例,采用下鼻道开窗和唇龈沟犬齿窝开窗清除病 变,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有明显优势[1],提供清楚的视野,清 理病变组织和去留黏膜,有利于微创开放上颌窦、蝶窦口,保留鼻窦功能, 减轻患者痛苦。?
2结果?
2. 1临床表现患者首发症奖多为单侧头面部疼痛或血涕,偶伴有头 痛,鼻腔检查见鼻腔多侧壁向鼻腔内膨隆、中鼻道或嗅沟内有脓性分泌物。 真菌占满压迫窦壁破坏后,鼻腔内可见到淡绿、暗褐、灰黑色污秽碎屑状 干酪样物,并和脓性分泌物混合在一起。发生在后筛和蝶窦者还可出现无 诱因的视力下降。手术开放病变窦腔后,可见真菌球呈黑褐色团块状。首 发症状包括:鼻涕带血20例,鼻窦、面部疼痛10例,鼻腔有异味5例, 溢泪3例,无临床症状但头部CT检查发现、术前鼻腔检查无异常2例, 鼻中隔偏曲影响通气3例,鼻腔有新生物(息肉、中鼻甲息肉样变和真菌 团块)4例,鼻腔有分泌物2例。?
2. 2术前CT、MRI检查表现 窦腔黏膜增厚,腔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团 块影,伴有不规则钙化及窦壁骨质破坏征象,团块影的菌丝及代谢物,不 规则钙化斑点为菌丝团块。MRI检查表现为窦腔内出现边缘清楚、信号均 匀的偏低信号区。?
2. 3手术及病理表现手术常见患病鼻窦中黏膜有粘液脓性、干酪样 或碎片样粘土状,色泽可为褐色、黑色、绿色、黄色等;鼻窦黏膜有粗糙、 致密的菌丝团块,在真菌区附近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包括 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不是主要成 分,不伴有局部肉芽肿性反应,无真菌侵袭黏膜血管,真菌在黏膜外的鼻 窦粘液中大量繁殖菌落,菌丝缠绕成团状,黏膜组织表现为慢性炎症,纤 毛柱状上皮变短,呈立方状或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固有杯状组织增多,黏 液分泌旺盛。送检的压迫吸收样碎骨组织中亦未见真菌侵袭表现。?
2. 4疗效35例患者采用鼻内进路鼻窦内窥镜下手术,3例同时行鼻 中隔手术,10例下鼻道开窗,4例上颌窦柯-路手术,随访6个月〜3年, 未见明显复发,无1例再次手术。?
3讨论?
鼻窦真菌球被认为是少见病,但在真菌性鼻-鼻窦炎中较多见,多发 生在全身免疫状态正常者,真菌抱子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鼻腔, 但侵入鼻腔及鼻窦的真菌大部分被鼻黏膜上皮纤毛运输机制所清除。鼻窦 真菌球的病因并不清楚,有研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49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