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法交换律设计张杨.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园小学 张杨
教学目标:
  。
  、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是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他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生汇报)介绍自行车上的仪表。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出示自学提示:
独立完成****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这两个算式都求的是什么?得数怎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板书:40+56=56+4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观察算式引发猜想
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似,但略有不同。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 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1给出的结论中的
“。”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 验证。
三、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需要怎样的例子? 怎么验证呢? 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学生一致赞同,随后在作业纸上尝试举例。
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没错,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学生摇头)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吗?
(教师重新将“?”改成“。”,并补充成为:“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我们自己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可以用符号、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示。(师巡视,指名板演)你们真聪明,这些表示方式都对,通常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是最简洁的。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和b可以是哪些数?
四、学****方法,引发新的猜想
回顾刚才的学****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什么其它收获?
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板书:变) 位置。 但不变的是―― 它们的和。(板书:不变) 原来,“变”和“不变”有时也能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结论,是终点还是新的起点?

加法交换律设计张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