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组织行为学103.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概念和分类
一、群体及其特征
群体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
群体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首先必须是一群人。
2、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在任何群体中,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等级体系和人际关系网络。
3、有一定的目标。
4、群体成员能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
5、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二、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种类很多,它的分类可按不同的标准。较有影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这是按群体规模的大小来分的。大型群体成员之间以间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小型群体是人数较少的群体,人数可从五、六人至几十或上百人。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
我们这里主要研究小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这是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划分的。
正式群体是指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并占据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安排好了的角色的群体。如政府,机关,工厂车间,学校班级等。
非正式群体指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并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三、非正式群体
这是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的。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它是出于人们为了满足正式群体之外的某种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1、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在非正式群体里,同样会推行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成员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
1)心理条件
群体成员具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和心理要求。
2)工作条件
工种与地位相同,工作场所接近,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多。
3)地理条件
居住相近,上下班同路或是同乡。
4)人事条件
必须有深孚众望的核心人物存在,方能以他为轴心集结同类人。
3、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利益型:是以成员某种一致利益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如保护切身利益的小团体等。
2)爱好型:是以成员的兴趣和嗜好的相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如一起打拳,钓鱼,玩球的人们。
3)信仰型:是以理想、信仰、志愿的相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如为提高业务水平而共同钻研、探索的人们。
4)感情型:是以日积月累的深厚情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如老邻居、老同乡、老朋友等。
5)亲缘型:是以同家族或亲属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4、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也可以存在于正式群体中,它自然会对正式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
正向影响是指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一致,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能促进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
反向的作用与此相反,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不一致时,就有可能会阻碍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一、群体动力学研究
在早期群体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心理学家勒温所提出的群体动力学研究。
群体动力学研究的结果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研究的方法有:
1、社会关系测量法
又称为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它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造的关系图,它提供了确定群体成员之间吸引、排斥和选择方向的方法。
2、相互作用过程分析法
这是贝尔斯创造分析群体成员关系的方法。
在群体中发言最多的有两种人,一种人发挥着任务专家的作用,另一种人是人际关系的专家。
二、群体的凝聚性
(一)定义
是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群体成员间相互吸引力越强,个体目标越一致,那么群体凝聚性也越大。
(二)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103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119 KB
  • 时间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