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真题解析一.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名词解释4*5 :相似考题有:05年的列举两个传播学来源其他学科的例子、06年的“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贡献”。参考那题的答案就行。答:芝加哥社会学派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哲学家杜威、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帕克等。芝加哥大学率先创立了社会学,继承了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社会交往和冲突),主导了早期的美国社会学研究。库利发展出了“镜中我”和“首属群体”的概念,米德提出了“主我”和“客我”的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帕克阐释了“社会距离”的概念,这些思想集成了继承了齐美尔关于社会化的思想,在关注社会整体的同时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焦点,并系统的阐述了符号互动论。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首先,在传播学理论上,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认为,人类和社会的存在,都需要传播。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接解释,取而代之的是符号互动论的观点。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来认识他们自己是谁,人们借助于与他人的人际传播而建立意义。同时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种可能手段。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了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这些研究为许多后来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同时,它也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再次,在传播学研究方法上,杜威确立了实证哲学,相信科学实验能够为人是世界提供基础。芝加哥社会学派为美国社会学的研究奠定了经验的基础,赋予美国社会学一种应用和改良的影响,并开展了早期的传播学效果研究(关于电影对儿童影响的佩恩基金会研究)。   解析:研究方法的问题。答:准确与精确是衡量度量成败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即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某种特殊技巧重复应用于某一题目的研究,每次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假定让甲猜乙的重量,甲开始猜80公斤,当乙化了妆让甲猜,甲猜到90公斤,这说明甲对乙的重量估计不可靠,然而当甲得到一个磅秤之后,无论乙是如何化妆,称量的重量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磅秤比起猜测是度量重量的更好的工具。但是信度并不意味着正确、有效。假如把磅秤调低5公斤,虽然每次都能称出同样的重量,但次次都是错,这一差数称为偏差。效度:表示一种测验或量表能够用来真正测量它所要测量的目标的准确程度。效度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1)实际测量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概念是否一致;(2)概念是否被准确地测量。例如,一种智力测验,本以测量智力为目标,如果所测量到的主要是知识经验而不是智力水平,那就表明这种智力测验的效度很低。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效度和信度之间的关系:例如:用打靶来比喻对于事物的度量。信度或可靠性性象一组密集的弹着点,无论打在靶子的那个部位;而效度或准确性则要求打在靶心附近。一般而言,可靠而不准确属于系统误差,准确而不可靠则属于随机误差。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其表现形式有三种:;;。 :这是新媒介时代下的报纸生存策略之一,也是新旧媒介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答:指传统报纸和所属的新闻网站为了扩大影响力而采取的种种营销活动,如在报纸上开设网络版、在每条新闻后面附加“详情查阅某某网”,在网站开设电子版报纸、开设记者信箱等。2004年以来被中国大陆很多家媒体采用,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流动作。报网互动,传统认为是一个关乎报纸的冬天是否来临的话题,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已上升为报纸营销手段、报纸理念等新的层次。毕竟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一定会有一场媒介变革,媒介正走向融合,各种媒介都将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找到各自的生存位置。 (highcontext&lowcontext) 答:高语境传播与低语境是由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的。高语境传播的指的是,在传播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正好相反。东方社会很多都是“高语境”社会。 :媒介经济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也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发展方向。相关概念有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大媒体产业、创意产业。答: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真题解析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