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语文《南京大屠杀》《阿炳在1950》语文出版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南京大屠杀》《阿炳在1950》语文出版社.doc初二语文《南京大屠杀》《阿炳在1950》语文出版社【本讲教育信息】: 《南京大屠杀》《阿炳在1950》、整理归纳作者列举的几大案件,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2、体会报告文学生动、形象的记叙及精当的议论、抒情。3、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4、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文章表现的中心。注重学****倒叙、插叙等写作方法。《南京大屠杀》一、文体知识介绍: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价值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报告文学、通讯、特写、电视专题片等,看重事件本身的本质并将其升华。本单元涉及到的文章应该算广义的新闻。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更注重时间性和突发性。2、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点在于: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画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一)鲜明的新闻性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他)去描述生活、刻画人物、揭示本质。(二)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精选角度、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像、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三)深刻的政论性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能更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二、写作背景: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的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就是其中最黑暗的一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一位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正如一位幸存者所说的“遗忘屠杀,就是等于第二次被屠杀”。这次大屠杀中,南京的三十多万军民遇难。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这一滔天罪行,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本文写于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中国

八年级语文《南京大屠杀》《阿炳在1950》语文出版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nshengwencai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