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方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归教材名篇考场举重若轻
――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方案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李永
结构篇
训练导言
树因枝干而有姿,房靠梁檩而成形。文章能否“立”起来,关键在结构。高考写作所要求的“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意味着像记叙文、议论文等传统文体,是须臾不可废弃的基本式样。而教材内的古今名篇,许多就是这两类文体的绝佳范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结构思路方面的素材。
议论文类的,譬如《六国论》,其论证结构堪称经典,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到接下来按两个分论点叙析相生鞭辟入里地展开论证,再到结尾由古及今直指现实,完全是一套规范而“质朴”的析理结构,作为论说文,有很强的示范价值。再如《游褒禅山记》,不是典型的“一事一议”体吗?怎样叙事,怎样评析,怎样阐发,同样值得高考议论文写作借鉴。
叙事文类的,无论是古代的大型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非》、《木兰辞》等)、史传文、章回体小说,还是现代的人物传记、戏剧、小说、叙事散文,在文本结构上都会有相应的样式,综观之,有按时间、进程安排的纵向结构,有按空间、侧面安排的横向结构,还有纵横组合式结构。譬如,2007年广东卷的作文话题为“传递”,一篇题为《岂余心之可惩》的作文,巧妙地运用了《离骚》里的一组句子,分层有序地表达了屈原向怀王想要传递的心声,融入了作者富有创意的理解和发挥,显示了“回归教材”的能力。又如2004年浙江卷作文,话题为“人文素养与发展”,有位考生巧妙地运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的四句诗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来结构全文: “枯藤老树昏鸦”――写森林惨遭滥砍滥伐,“小桥流水人家”――写江河受到严重污染,“古道西风瘦马”――写草原大面积沙漠化,“断肠人在天涯”――写人类对破坏环境的忏悔。这种写法称得上“四两拨千斤”,从整体结构上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话题的意图,而且读来饶有趣味。再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题目是“人与路”,有位考生居然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把对奶奶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写活了,文章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节起始语――“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第二节起始语――“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第三节起始语――“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作者将一些生活细节安插在三个小节内,紧扣题目,而又感人肺腑。
训练前奏
先读例文①: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说明:此文为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命题:诗意地生活)
读有所思①:
文章主体部分的思路结构一目了然,具体是怎样借用的?
再读例文②:
《琵琶行》之父母

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方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土豆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