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类】孤独的狂欢.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导言数字时代的“海”

人们喜欢把五花八门的东西或事情比作海。比如人们把人的大脑比作
海,称之为“脑海”(其它如“人海”、“书海”、“商海”、“下海”,等等)。
人的大脑与大海的确具有不少相似的特征--浩瀚,深湛,时而动荡
时而安宁⋯⋯但如果仅就人的大脑所贮存的信息的多少而论“脑海”的“大”
或“小”,我们就得承认,与无涯无际的信息的海洋相比,人脑这个“海”
实在是小不可言。正如庄子所感叹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
随无涯,殆而已矣!”在所谓“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今天,人更易有
这种体会。正是为了克服大脑在贮存和处理信息时“殆而已矣”的状况,人
类才发明了电脑。电脑在贮存、处理信息方面让人脑望尘莫及(且不说将来
的电脑会怎样让今天的电脑“望尘莫及”)。就止而言,电脑比人脑更有资格
被比作“海”。在一台电脑(尤其是网络化的电脑)面前,人深切地感到自
己面对着或置身于一个无际无涯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
使用互联网通常被称作“上网”。从技术角度讲,互联网的确是“网”
--由光缆、电话线把无数的站点、节点罗织起来的巨大的“网”。然而,
一种东西从科学或技术的角度上看是怎样构成的,与这种东西给我们的感受
是怎样的,并非一码事。比如,日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构成的,
但如果不借助于特定的技术手段,我们的肉眼是无法从日光的“光谱”的。
同样道理,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时,我们感受不到“网”的存在,而总是给我
们一种“海”的感受。我们常常把在网上的浏览、遨游称为“冲浪”()。
在一个“网”上我们恐怕只能像蜘蛛那样慢慢地爬行,如何可能“冲
浪”?“网上冲浪”这一既不合文法也不合情理的说法体现了互联网的技术
构成与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之间的矛盾--“网”与“海”的矛盾。
“冲浪”、“导航布局”( )、“搜索引擎”(
)等网络词语似乎表明,人们虽然没有直接把“网”比作“海”,但
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技术意义上的“网”在直观感受上更像是“海”。拥
有一台个人电脑,如同拥有一艘自己的航船(你既是水手又是船长)。每一
天,你都可以作一次足不出户的远航,轻松地抵达你想抵达的海域或港口。
你也可以像《白鲸》的主人公那样寻找、追逐令你魂牵梦绕的“白鲸”,可
以像《八十天环游世界》里的主人公那样历险,并在这历险中赢得财富、荣
誉和爱情。
你还可以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渔夫那样在孤身奋战中并一无所
获中体会到“大海”单调与神秘,宁静与暴烈,贫瘠与富有⋯⋯二
大海几乎对每个人都具有具大的吸引力。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的
心中都有不同的“海”--儿童有儿童的海,少年有少年的海,老人有老人
的海。不过,大海对于少年(主要是男性少年)最具有吸引力。广阔、动荡
的大海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躁动的少年来说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当一个像鲁
滨逊那样的水手是许许多多少年少年人的梦想。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他《金玫瑰》中这样记述他少年时代的心态的:当时我的诗大都是写海的,
可那时我对海几乎一无所知。
我笔下的海并不是某个具体的海,如黑海、波罗的海或地中海,而是
充满节日气氛的‘笼统的海’。⋯⋯这是水珠飞溅的欢乐的海洋,是急驰的
舰艇和无所畏惧的航海家的故乡。海岸上一座座灯塔闪烁出绿宝石般的光
芒。所有的港口里都沸腾着无忧无忧虑的生活。
美貌绝伦的皮肤黝黑的女郎,在我的笔下,一个个都在受着残酷的情
魔的煎熬。
在少年时代,谁没有围攻过古老的要塞,谁没有在麦哲伦海峡和新大
陆沿岸的舰船上战死过,谁没有同夏伯阳一起乘着载有机枪的二轮马车奔跑
在外乌拉尔草原上,谁没有去探寻过被斯蒂文生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在神秘的
金银岛上的宝库⋯⋯
对于历险和奇遇的神往,是儿童和少年贯常的心态(我们只要想一想
当今的少年儿童是如何迷恋基本上以“冒险”和“奇遇”为题材的电子游戏
就可体会到这一点)。美国文学批评家鲁滨斯()在评美国
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见《美国划时代作品评论集》)中
说:“一个人通常于十至十二岁左右时就熟知这一本书。一个人大约在这个
年龄看下列这些书:《宝岛》、《鲁滨逊漂流记》、《罗宾汉》、《银冰鞋》、《海
底两万里》和《勇敢的舰长》,假如是个女孩的话,则可能读《海蒂》和《小
妇人》。”他提到的男孩可能读的除《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外的六本书全是
与历险或寻宝有关的,其中就有四部写的是在大海上的历险和寻宝。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历险小说(在美国通常被直接称为“男孩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有一个共同的“小引”。在“小引”中马克·吐温这样说道:“我这部书虽然
主要打算供男女少年们欣赏

【社会科学类】孤独的狂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