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管理的研究方法论(南开大学,王迎军教授)Part8-6.ppt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理研究方法论
第六讲田野研究
南开大学商学院王迎军
讲授大纲
一、田野研究的含义
二、田野研究的问题
三、田野研究的典范
四、田野研究的步骤
五、信度与效度
2
一、田野研究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田野研究又称质化田野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
只要观察或参与社会行为,并且尝试去理解它时,就是在进行质化田野研究。
这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法。
许多典范(paradigms)都与田野研究有关,因而可以与如案例研究、扎根理论以及社会学的其他研究方法(典范)相结合。
3
简史
1200年代,西方的探险家对异域社会的观察
1890年,Gohre以学徒的身份在一家工厂工作三个月,观察工人
1920年代,Malinoski(英国人类学家)把自己与一群人长期生活的资料整理出来,他说,社会研究者应该直接与当地人互动,并且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学****当地人的风俗****惯、信仰与社会过程
4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社会学派早期以直接观察和案例研究为主,到1940年,把参与者观察发展成为一种主要技术
研究在自然状况或自然情况下的人群
通过互动来研究
获得对社会的理解,并对成员的观点进行理论陈述
5
从实求知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从实求知”的治学原则,也可以被看作田野研究的原则。
从实求知,是从实际里面得到知识,把知识总结出来。从实地调查以及身边社会事实的观察、体悟中提炼出准确的认识。
田野研究经常要求避开先见和预设,从活的现实中去求知、求是,但是这决不是不要理论前提或理论指导。任何研究都不可缺少对象性理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性理论。
田野研究需要有理论准备,正如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的音乐家需要有音乐理论知识一样。
“从实”是为了“求知”,如果深入下去,满足于获得一些资料,不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就叫不上研究,也就不能达到求知、求是的目的。田野研究应该既重视深入情境的“质化研究”, 也重视一般理论提升,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6
二、田野研究的问题
“臭鼬工厂”怎样进行工作?
细胞型组织如何形成并活动?
受到批评的团队都会作出哪些反应?
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观察,而不是用简单的访谈或问卷调查可以回答的。
7
田野研究可以深入揭示的事物情节:各种事件。
邂逅:两人以上的会面或互动。
角色:分析人所处的地位,及与此地位有关联的行为。
关系:属于一对或一组角色的行为。
团体:小团体。
组织:正式组织。
聚落:小型社会。
社会世界:范围与人口模糊不清的社会实体。
生活型态或次文化:大多数人们对生活的调适方式。
8
适合田野研究的主题
(1)适用于那些自然情境中最能被理解的态度和行为。(比方说,研究在布道大会中,宗教转变的动态过程。)
(2)适合于跨越长时间的社会过程研究。(举例:校园示威运动、法律诉讼、劳资协商等。)能对现象进行更丰富多元的检视。
(3)这些社会情境中,田野观察研究者,可以揭露那些并非显而易见的事物。如****惯、情节、邂逅、关系、生活形态或次文化等。
9
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身为一个田野研究者,必须决定:到底要以一个局外人角色、或者是一个参与者角色进行观察,还有,是否要暴露身为研究者身份,以及你要如何去协调你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依照参与程度分成
完全参与者:研究者在情境中建构出某一个角色,并依此继续他们平常的生活。
参与观察者(非正式成员,朋友)
完全观察者:完全不参与规避涉入研究情境下的社会互动。
无论参与或观察者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终将对被观察的事物产生某些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
10

管理的研究方法论(南开大学,王迎军教授)Part8-6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