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战时期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及其历史启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抗战时期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及其历史启示

【摘要】宝鸡申新纱厂(今宝鸡大荣纺织有限公司,抗战时期全称是汉口申新第四厂宝鸡分厂),作为抗战时期“工厂大迁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和经济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以及机械化、电子化生产方式的更新,它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其中最著名的“窑洞工厂”运作方式,除了当地人以外,在全国其他地方却鲜有人知。而它对抗战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历史所不能埋没的。宝鸡申新纱厂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当下企业改革重组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启示,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更好地指导当下的经济变革之势。
中国论文网/7/view-
【关键词】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历史启示
一内迁设厂与艰难发展
1937年12月,日寇�Z得南京,而武汉作为当时的军政中心,自然也逃不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汉口申新四厂当时的经理李国伟主张内迁,但上海的申四股东提出反对意见。最终在共产党人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作用下,路易・艾黎利用自己在工业界的影响,向宋美琳与端纳顾问说明内迁与否的利害。翌年8月4日,宋美龄一行人到申新四厂察看,问明不拆迁的缘由,并警告厂方:“拆迁是政府最高领导的决定”,且由于当时水路阻塞,故政府会予以铁路运输的支持,才将申新厂内迁至宝鸡一事最终敲定。
抵达宝鸡以后,瞿冠英将厂址选在斗鸡台,但是当时的宝鸡县城与斗鸡台之间并未接通公路,也没有汽车,致使砖瓦等原材料运输困难。另外,没有煤、电等资源作为动力供应,又与上海股东间也切断了联系,尽管宝鸡当时已经开通陇海线,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生产水平异常低下。面临的形势如此严峻,国民政府当机立断,于1939年任命章剑慧前往宝鸡主持建厂事宜,他前往的同时,向政府索要到大量的水泥和钢筋,为建筑原动工厂解决了相应的原料问题,才使情势有所改观。[1]
申新开工以后,又面临极大的生产困难,物资极其匮乏,普通物品需要出省采购,而且每月需用的机物料均为“舶来品”,因为敌军对这些资源的严密封锁,想要顺利到达宝鸡申新纱厂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它必须节制自己所使用的资源。对此,李国伟对厂内工人说道:“要把这点来之不易的机物料当做人体的血液一样爱惜,处处都要精确的核实计量,不要有一点儿浪费才好。”就这样,申新开始在艰难中求生存,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在默默支持着抗战。
二稳健经营与迅速发展
申新纱厂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 与自己设立的铁工厂、面粉厂、造纸厂等,连同内迁的福新面粉厂、洪顺机器厂、秦昌火柴厂等14家工厂在十里铺一带建设成为一个较为先进的企业群,并逐步发展繁荣。最终,使得以申新纱厂为中心的秦宝工业区得以形成。[2]在“申福新子弟小学”、“惠工中学”、“秦宝工业区”劳动托儿所及申新医院等教育医疗设施的建成使用之后,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不断发展壮大,并渐渐成为宝鸡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发祥地。
1939 年底,西安大华纱厂遭日寇飞机轰炸,纱机全部被毁。李国伟为防申新纱厂也被日寇空袭,决定修建窑洞工厂。1940年4月,李国伟将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的李启民请到申新纱厂,协助处理窑洞工程中的问题。9月份的时候,由于物价飞涨,原先承建窑洞厂房的建业营造公司宣告退出。11月,李启民主持修建窑洞建筑,于1941年2月全部竣工。整个工程共掘

抗战时期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及其历史启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wkmei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8-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