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
国内学者对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理解大致为三种:
其一,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其二,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
其三,语言影响人的思维
一、语言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这个命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语言影响人的感知能力
语言影响人的感知内容
命题一:语言影响人的感知能力?
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用不同的词语表示正在下着的雪,在地上的雪,像冰块的雪,风吹起来的雪等等。
爱斯基摩人感知雪的能力强于英国人?
对这种理解,大多数学者表示反对。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例如:林新华反驳说:英语里虽然没有表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雪的单词,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族人不具备辨别不同形状的雪的认识能力。
我们从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表明世界上讲何种语言的民族感知认识事物的能力更强或更差。如果妄下断言,就又是另一种“种族优劣论”。
思考:
心理学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操何种语言的盲人,其触觉都会比正常人要敏锐得多。
这与语言有关吗?
命题二:语言影响人的感知内容?
一位爱斯基摩人和一名英国人在同一块冰天雪天里,两人头脑中的景象会一样吗?前者的眼中可能是各种各样的雪,而后者就只是雪而已。
正是基于类似的事实,沃尔夫才大胆断言:
“我们按照我们的母语所设定的界线切分大自然。除非语言背景相同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参照。否则,虽然人们所见的物质存在相同,但是,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图像却是各异的。”
由此可见,语言学家将人们感知的差异归因于语言的不同。
这种理解表面上看来很正确。
但这种逻辑在心理学那里遇到了困难。
假设两位操同一种语言,但职业不同的人(一位是美学家,一位是环境科学家)也来到那块雪地里,你能认为他们头脑中的景象是一样吗?
这个例子已经排除了语言间的差异,影响人当前的感知的更为本质的因素被心理学揭示出来了,这就是个体的生活实践经验。
本质上是不同的生活实践经验造成了人们对当前周围世界的感知差异,而不是语言。语言之所以看上去对感知有影响,是因为不同语言的背后隐藏着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实践,本民族的人民在掌握本族语言的同时,已经在实践着与他族人民不同的生活经历。正是语言与生活实践的不可分离性,使我们产生了错觉。
如果我们仅仅论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本身对感知有没有影响的话,不妨让一位双语者用不同语言对当前的感知内容作描述。显而易见的是,对同一个人来讲,不论他用母语还是外语来描述当前的客观世界,他头脑中的景象并不因为使用不同的语言而有所变化。
当语言对一个人来说具有经验的意义时,它就会影响人的感知内容;
当语言对一个人只具有工具的意义时,它根本不会影响人的感知内容。
二、语言影响人的世界观
对这个命题同样有两种理解。
其一:语言影响世界观本身;
其二:语言会影响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2299971
  • 文件大小102 KB
  • 时间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