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是由【154260577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内容摘要】本课题从京剧进校园的优势、劣势、机遇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我校响应教育部号召,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京剧氛围,开展京剧活动、举办京剧成果展示,将京剧将国粹京剧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义务教师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规定,以京剧为特色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教师开发和构建校本课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关键词】京剧资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教育部提出“京剧进校园”,并确定15首京剧唱段作为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传承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并喜爱京剧,成为教育界一直探讨并研究的话题。我们认为,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坐念唱打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而且京剧曲目中包含了民族艺术、道德观念、传统****俗和历史知识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载体。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认知标准和道德品质是在氛围的熏陶及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氛围里有不同的感受。氛围,实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它通常表现为一个集体整体的行为****惯、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等。良好的氛围对一个学校、一个团队乃至每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校是新成立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学生来源广、素质差别大,教师也是大部分来自原先四所学区小学,如何营造一种氛围,打造一支团队,形成一种力量,培育一种精神,让所有成员“爱心凝正气,奉献促和谐”是建校初到现在我们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通过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学校前身的历史资源,我们发现原崖头小学有着丰富的京剧教育底蕴,学校前后培养了京剧乐器演奏和生旦等角色演员100多人,不少演员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奖,并多次承担各种纪念、慰问、汇报及同国际友人交流的演出任务,曾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校园内充溢着浓郁的国粹芬芳,“京剧进校园”能够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这为我们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京剧进课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如何借助京剧这一载体,开发和利用京剧资源,达到我们的目标并使之成为我校特色,成为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理解的京剧资源包含文化资源和技艺资源两个方面。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京剧的发展史;京剧大师所开创的流派文化、京剧中各类服饰、脸谱等的造型艺术及京剧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技艺资源是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主要指富有技巧性的“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念、做、打”,唱为唱功,念为念功,做为做功、打为武功。五法指“手、眼、身、步、心”,手为手法,眼为眼法,身为身法,步为步法,心为心法。在京剧普及教育阶段,应深入浅出地将四功五法逐步渗入,通过了解、尝试、实践,让学生感受国粹文化的魅力所在。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依据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凭借学校自身发展优势,结合本校校情、师情,学情,按年级开发了五套京剧校本教材,并且制定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计划或校本实施方案。具体实施途径:(一)把校本课程定位为学校一门独立的课程,安排三位音乐老师兼职授课。授课时间为每周一节。(二)利用不同学科进行渗透,促进学科与校本资源的有效整合!(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体现校本活动的存在价值。(四)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宽资源渠道。二、成果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京剧校本活动的内在价值,使京剧校本活动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艺术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对我们学校而言,进行以国粹京剧为特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如下:(一)着眼于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二)着眼于学生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三)着眼于不同类型儿童在京剧校本活动中的学****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四)着眼于京剧校本课程活动档案式发展评价。(五)着眼于京剧校本课程与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做法:(一)广泛收集多方信息,。为了使本课题开展有一个良性的起点和基础,我们领导班子和课题组多次探讨课题启动计划及主要内容,并走进教师,征求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为了弥补京剧知识的缺乏,我们上网搜索、请教周围喜欢京剧的人、收听名家名曲,凡是想到的,我们几乎都做到了。师生们手写、打印的资料多达几十万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几乎人人都能娓娓道来。随后,我们聘请市京剧团的原团长陈韵良老先生作为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京剧表演。他首先为学校师生举办了一场精彩生动的京剧艺术讲座。讲座将眼神、咬字、台缘具体化;将京剧艺术的唱、说、做、舞各种艺术特征生动幽默地展现给大家。。为了给课题实施提供最充实、最有效的事实依据,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前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自编调查问卷,每个年级选一个班级参加。共发出问卷189份,收回188份,%。问卷调查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目前音乐课的学****情绪、学生对京剧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兴趣学****京剧。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目前对音乐课75%是积极肯定的接纳态度,6%是否定排斥的态度,19%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大多数学生的学****态度呈积极正面性的反映。调查中我们还发现,46%的学生了解京剧方面的内容;25%的学生不了解;29%的学生是有印象。学生愿意通过各种媒介多渠道获取京剧知识内容,情感上对“京剧进课堂”这种新模式乐于接受尝试。(附调查问卷一)。挖掘学生家庭和社区京剧社对教学有热心和爱心的力量,从而来共同帮助师生提升对京剧文化的认知度,为京剧进校园争取社会关注度。同时,家长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二)营造浓厚京剧氛围,为校园文化做引领导航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学校失去了文化的构建,就等于失去了它的“精、气、神”。而浓厚的京剧文化氛围为学校文化的培植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它不是孤立存在,更不是“校园补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共同动手,积极参与,通过他们对我校办学特色及教育亮点的理解,多维度地展示“京剧特有的京味儿”,避免了“文化复制”现象的出现。墙体文化:我们充分挖掘中国元素,借鉴颐和园长廊的设计风格,对东面80米的外墙进行功能性完善,开设“京剧长廊”,为21个班级提供展示平台,将各个班级对京剧文化的探究以活动剪影的形式展示出来,让静态的京剧资源展现出动态的实践魅力。走廊文化:我们重视师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假期倡导师生共同创作京剧脸谱,开学后上交的作品,形式多样,精彩绝伦。布贴、剪纸、刺绣、绘画……每一幅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师生了解京剧、学****京剧的热情。我们把优秀作品统一装裱,沿综实大楼走廊悬挂,精巧的手工作品配以古朴的装裱风格,不但展示了师生的艺术水平,更为大家创设了一个学****京剧常识的人文环境。,更需要内化。我们在师生中开展了“学校主旨文化征集活动”,对学校的校徽、办学理念、校报名称等进行广泛征集,教师踊跃献计献策:我们的校徽多方听取意见几经修改已经确立,整体设计为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形象,里面的运笔采用京剧脸谱绘画中常见的构图方式,展现出我校“京剧进校园,国粹育童心”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中,教师或写或画,提出建议70余条,条条都围绕京剧展开;我们校报的名称《青荷》,来自全体教师的智慧,版面设计充满了浓厚的“京味儿”;课堂上、广播中时常能听到京剧的独特唱腔;课间,孩子们说的、学的都是京剧的知识、京剧的动作;我们将铃声也换成了京剧腔调,独特的京剧铃声让孩子迎着京腔入校,带着京韵回家。同时,在校园广播的熏陶下,学校周边的社区人员,在经过学校时也会随着哼唱曲子,这样,不知不觉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我们再次在学生中发放了《走进国粹——京剧》调查问卷。题目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附调查问卷二)与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相比,我们能够看出,在我校浓厚的京剧氛围的影响下,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中,学生的京剧知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京剧,已经开始成为我校一张特色名片。(三)开发编写校本课程,为京剧特色搭建创新平台《山东省义务教育义务教师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可以根据《纲要》的规定,自主开发学校课程。由于我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社区资源和办学宗旨,因此我们充分发掘京剧教育资源,集全体教师智慧,自己动手编写,形成一套适合各年级年龄、认知特点的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京剧进课堂”为实施平台,完善校本课程的实施,创新对京剧资源的利用,突出学校特色。我们力争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最佳平台。,提升认知,确定内容(1)浓厚的京剧氛围已经形成,学生学****京剧的热情得到张扬,如何让“京剧进课堂”系统化、特色化?我们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和课题组会议,并征求全体教师的建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自己动手,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做,才能更突出我们的办学核心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课程编写培训首先从开发小组的理论学****做开始。我们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宗旨以及实施的功能,也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方式、程序以及评价方法等。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的编写目标和要遵循的原则。(1)编写目标: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从“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中的一部分资料来自于学生的收集和整理、图片也采用了学生自己做的动作,并切合学生的需求;能授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和学****方法,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课程开发,没有过多的阐述那些专业性强额理论知识,而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组织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献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及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我们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追寻历史,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京剧、认识京剧。(2)编写原则:目标明确、个性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强,更要突出我们团队的智慧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编写方案。按照方案,开始内容的收集与整理。(3)编写内容:前期我们每个人都参与的资料收集,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内容极为广泛和繁多,如何有效取舍,是课程开发编写小组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充分征求学生、家长、领导、京剧名家等意见的基础上,开发小组确定了“初识京剧、认识京剧、走近京剧、品味京剧、探究京剧”五个内容,以适用于五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内容:美妙神奇的脸谱世界、绚丽多姿的服装艺术、门类繁多的行当、行云流水的唱腔、精彩优美的身段、抑扬顿挫的念白、利落传神的功夫、传奇逼真的程式、杰出的京剧大师。有了具体的内容,我们将教师划分五组,全部参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内容分类汇总,这样形成了庞大的资源库。,细化章节,分组编纂在有着丰富内容的前提下,如何将内容进行重组、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次成为编写小组仔细斟酌的内容。(1)确立目标,培养兴趣编排目标:一二年级以兴趣的激发为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京剧艺术,初步感受京剧与生活的关系;中年级以了解京剧艺术的美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高年级引导学生在接触京剧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具有一定探究能力,了解我们荣成当地的京剧资源,提高实践创作能力。(2)细化板块,分解任务编写方案,我们拟定细目,按版块对任务进行分解,把每一版块的编写任务落实到人。我们在每个板块中设置五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不同的部分,便于老师操作、学生学****京剧天体”“京剧小票友”、“创作天地”、“活动展示台”是每个单元的必有内容,另外,根据实际,还设有“我的发现”、“书海拾贝”、“京剧剧场”等栏目。(3)挖掘素材,整合构思根据章节规定的内容,编写人员对已有的相关素材进行分析,挖掘素材的内涵,寻找与课题相关的有用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构思,初步形成文章思路。然后,根据提纲安排材料出场的先后顺序,撰写课题文章内容。(4)修订完善,确立主题编写后期,组长负责进行再次整理,对相关文章进行逐一审读,按教材体系进行再次编排。大到内容选择、版面安排,小到标点符号、京剧卡通装饰,经过四次易稿后,现已初具雏形。目前,我们的校本课程已经拿到相应的学生中试用,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再做进一步修订。不能不提的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编写的人员,除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更有超强的敬业精神。他们白天照常参加学校的的日常教学活动,课程编写工作都是晚上加班加点完成的。,挖掘资源,拓展课程编写过程中,我们还组成调查小组,对学校周边及荣成的京剧资源进行实地调访,为编写提供第一手素材。初到社区京剧协会,学生对什么都好奇,这看看,那问问,惹得那里的老会员忍俊不已,于是主动给我们讲解协会的发展、展示京剧的化妆和服装道具、指导京剧动作。还为我们现场表演了京剧名段,他们的认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京剧的敬仰和尊重,学生对京剧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我们的校本教材里有不少照片都来自社区京剧协会。我们的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编写过程中我们多角度思考,留有足够的余地和空白。这样做的的目的是适时适当地在使用中接入学生和教师,使他们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构建者,广泛地纳入各类有用的信息来为课程服务,给使用校本的师生留下足够的课程拓展空间。高年级的试用本中,我们加入了“我的补充”“我的替换”等内容,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来进行内容的补充、替换甚至是改写。五年级的课程中,有些动作是直接使用京剧社团学生拍摄的照片,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做的比照片上的还要标准,就想把自己的照片换上去。4、拓宽学****渠道,为京剧师资扩充力量如今,京剧受其自身表现形式的限制正在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观众日趋减少,年轻一代的京剧爱好者寥寥可数。因此,解决师资及扩大京剧爱好者的队伍成为我们实践探究的重大责任之一。(1)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京剧的传承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作支撑。学校聘请市京剧团原团长陈韵良老先生作为校外辅导员,来校指导京剧表演。专职音乐教师每天随陈老一起接受训练,我们还安排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和陈老一起辅导学生京剧社团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证我校京剧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2)成立三级票友。为扩大京剧爱好者队伍,我们成了三级京剧票友会。学生层面成立“京剧班”,经过层层筛选,现已有28名学生入选,京剧班每天按时训练,从简单的基本功开始,扎扎实实,逐步展开。为今后我校京剧特色表演储备了人才。成立“教师京剧票友会”,有年轻的音乐爱好者,更有年长的“京剧迷”,他们在陈老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主要对现代京剧进行演绎和传承。愉悦身心的同时,为我校京剧师资队伍的成长扩充了力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鼓励家庭京剧爱好者担任京剧社团的校外辅导员,现有8名家长自愿报名,这给我们的京剧队伍增添了新的力量。(3)社区资源共享。我们与市京剧协会结成合作共建单位,学****唱腔唱法,交流心得。10月份,我们学生京剧社团及教师票友会走进杨格庄京剧协会,了解协会的发展历程及活动情况,并请民间艺人进行唱腔和身段的指导,现场学艺,受益匪浅。协会的会员也成了我们的义务辅导员。四、强化学科渗透功能,为京剧进课堂提供主阵地京剧资源需要渗透。我们通过行动研究,梳理京剧资源与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的关系,在鉴赏和熏陶中了解京剧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瑰宝的魅力所在。语文——听说读写渗透: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京剧的语言资源,引入唱词、念白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对经典剧目让学生讲一讲、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其精髓、传承其文化,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学修养。数学——创设京剧情怀:利用京剧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学科渗透。如我校邹伟伟老师在讲授公开课《对称》时,就有效的将京剧脸谱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脸谱左右两边特点,来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徐东红老师在授课最大公因数时,用学校京剧小组制作的精美京剧剪纸引入问题:“一张长12米,宽9米的红纸,最多能做多少件这样的剪纸作品”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情景设计也许对校本课程的实施作用不大,却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京剧、感悟京剧。音乐——“欣赏”京剧入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要使孩子们对京剧“好之”、“乐之”,从欣赏入手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就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京剧博大精深的内涵,进而让他们熟悉京剧,爱上京剧。面对没有京剧学****经验的学生,我校的四位音乐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注重以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近京剧:先引导学生欣赏京剧中漂亮的头饰、服饰与扮相以引起兴趣,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再选择故事性强的材料作为学****内容,如《沙家浜》、《打龙袍》、《赵氏孤儿》等,这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由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升级到喜欢学****其中的唱腔和动作。同时,学校选择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京剧作为学****内容,如《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儿行千里母担忧》等,这些内容生活气息浓,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受益匪浅,深受学生喜爱。音乐四姐妹能够很好地利用音乐课堂的有效阵地,实施京剧校本课程的多点渗透。首先,在音乐教学中以兴趣带动学生喜爱京剧、欣赏京剧、敢唱京剧。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孩子对京剧的兴趣,几位老师尝试将京剧名段引入课堂。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教师都会为学生播放一些京剧经典名段,让学生在多听多看中,普及知识,培养兴趣。其次,京剧校本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相通的,因此充分利用音乐课实施京剧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可以让校本课程更好的融入音乐学科中。另外,几位音乐老师更是把京剧作为校园的特色搬上了文艺汇演的舞台。京剧社团的学生的《贵妃醉酒》《卖水》等传统节目多次在市文艺汇演中获奖。美术——“动手”京剧为主:美术作为京剧校本课程的另一主阵地,在校本课程学科渗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切入学****京剧艺术,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对京剧与美术的关联进行梳理。宋代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把美术与戏曲融合起来,使戏曲有了很高的视觉审美价值,包括舞台的布景、头部的脸谱、造型等。此外,以戏曲表演情境和人物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也是戏曲与美术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课上,师生共同欣赏各种舞台布景、服装、脸谱以及杜彦锋等的京剧绘画作品,如《霸王别姬》、《苏三起解》等。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后,教师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临摹、绘制京剧脸谱;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起京剧服装;可以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起刀、剑、马鞭等京剧道具……这些活动极大地培养出学生对京剧的认同感。他们利用了自己的学科优势,有效将校本课程与美术课内容有机整合。五年级下册第三章京剧盔帽和第六章京剧玉带与十字绣,与校本课程中内容相符,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便很巧妙的把两者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授课。其次,他们还尝试将京剧脸谱、服装的色彩造型艺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再创作。12月,课题组王琳老师指教了《小小脸谱学问大》一课。围绕“脸谱的学问”这一主题,独具匠心设计了“脸谱起源说”、“脸谱风俗的色彩”、“脸谱多变的材质”、“脸谱智慧的创造”四个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电子白板的教学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感觉器官的积极参与度,使学生较丰富的感受了京剧脸谱文化的艺术魅力。既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课——京腔洋调译国粹:英语课上老师用英语教唱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教师先出示一组单词singdancepiano让学生翻译,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接着再出示beijingopera这个单词,让学生欣赏《说唱脸谱》中的开头一句,自己寻求答案。最终孩子们了解它的中文翻译是“京剧”,既开动了脑筋,又培养了京剧欣赏的意识。如此一来,孩子们便沉浸在京剧艺术的知识海洋里,激发出学生爱京剧、学京剧的感情。体育——京剧体操正流行:由体育组和音乐组联手,在陈老的指导下,创编了京剧操。整套操时长3分10秒,从眼神变化、面部表情、手势脚步到队形变换等,将京剧动作与现代体操融合起来,既有女生柔美的兰花指,又有男生刚劲的亮相。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才能体现我们的高度!我们决定,京剧操的普及从全体教师开始,教师们利用早晨和放学后的时间,认真学****体会京剧操的动作。两周后,我们进行了教师京剧操比赛。随后,所有的教师随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学****和练****京剧操。学生的京剧操比赛同样也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京剧操渗透了京剧的元素,将京剧与体操有机结合,整套操好学易做,互动性强,深受学生欢迎。作为一种体操,京剧操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作为一种文化,京剧操又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释放了自己的情感,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我们的京剧操在成型之后正式进入大课间。师生同做京剧操,成为我校大课间一道靓丽的风景。山东电视新闻频道、威海晚报等相继对我校特色大课间进行专题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京剧注入灵魂:我校五年级师生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了“趣谈京剧”为主题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先后围绕“初识京剧”、“走进京剧”、“京剧知识知多少”、“我心中的京剧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设立研究主题。张英伟老师执教的《趣话脸谱》获荣成市小学综合实践优秀课程资源二等奖。我校的创客联盟活动小组剪纸、立体绣、双面绣、布贴画等均围绕京剧元素进行创作,四个行当的脸谱、各种各样的道具,都是我们的作品。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要经历资料的搜集,作品构思,动手制作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长知识、长智慧,进而在学生的心灵里埋下热爱京剧艺术的种子。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讲关于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学艺的故事,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名家们的成功与刻苦;上学放学时的校园广播播放着京剧名段,京歌《林海雪原》、《说唱脸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很多同学们都会跟着旋律吟唱下来,京韵京调飘荡在校园每个角落。京剧进课堂,意义深远,它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对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一种传承。让孩子们学唱京剧的过程其实就是净化孩子们心灵、陶冶孩子们情操的过程。(1)解放学生的双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3)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能真正的在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4)解放学生的嘴,引导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5)解放学生的空间,拓展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6)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

以国粹京剧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42605778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