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四.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四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四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章末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1~3题。、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正确的是( ),,,、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答案 ,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第2题,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沙尘暴增加,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第3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限制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而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4~6题。,正确的是( ),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冻土深厚,,,到第二年春季融化,( )①水稻②小麦③大豆④棉花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第5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第6题,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东部,主要为草原畜牧业。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7~8题。( ) ( ),,,,发展立体农业答案 ,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第8题,该地地形复杂,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曾经独领风骚多年,加工贸易额一度占全国的40%以上。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子玩的玩具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在广东。然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加工制造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结合“广东省产业转移图”,完成9~11题。,远走他乡,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劳动力、,如要在此持续、健康地发展,未来的唯一出路是( ) ( ), 、劳动力等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被迫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比较低廉的周边及内地转移。而对于留在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来说,只有加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才能立足于市场。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表,完成12~14题。~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第二、、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第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下降的是( )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第1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单位GDP能耗较低,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也日趋短缺,应逐渐降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是( )①以高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②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③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 ④属于集约型发展模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以资源与劳动密集型的低级产业形态为主,发展方式粗放。“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6~18题。( ) B解析结合黑龙江垦区的自然条件及各选项可知春小麦和玉米是该区主要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答案 C解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D解析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是全国湿地保护整体规划的重点工程,它的开馆建设开启了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宣教工作的新纪元。据此回答19~20题。( ),、(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答案 、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21~22题。“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解析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一定的污染,可能使环境质量下降。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b—c —c——a—b —a—( ) ( )①城市人口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③城市数量增多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第24题,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广州市。第25题,根据图中显示的城市化标志进行判断。二、综合题(共50分)“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2年,,实现连续10年增产,连续9年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连续7年超1000亿斤。读“河南省地区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3)为继续实现增产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西高东低。原因:河流自西向东流。(2)ABCD(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等。(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4分)(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表城镇人口比重(%)(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其原因。(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发展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多选)( )、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3)①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答出三点即可)(4)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而苏北地区应加快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图,回答问题。(10分)(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2)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解析第(1)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市场、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邻近香港;交通便利(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解析本题考查了工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工业集聚的优点以及工业转移产生的影响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直接将图中产业分布的信息转化为文字。第(2)问,佛山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区位条件可从位置、政策、劳动力、交通等方面考虑。第(3)问,产业集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协作、成本、规模等方面。第(4)问,要从产业外迁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改善环境质量入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末检测四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莫比乌斯
  • 文件大小463 KB
  • 时间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