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杨瑾(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甘肃唐代墓葬发现胡人形象的记载应该不晚于清同治年间,此墓即为卒于圣历元年(698)、葬于圣历一年(699)的弘化公主墓。①李占忠:《吐谷浑王后——弘化公主》,《中国土族》2014年第4期。弘化公主墓出土木俑、马俑、驼俑等。而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的胡人形象则是1944年、1945年,夏鼐先生先后在佛爷庙湾墓群的唐代模印塑像砖墓[1]和武威嘴喇嘛湾的金城公主和慕容曦墓发掘了胡人俑像[2]。此后,敦煌、秦安、天水、庆城、酒泉、武威、灵台和山丹等地唐代墓葬亦多有发现,代表性墓葬包括秦安县杨家沟1号唐墓(约景龙三年即709年)、庆城县唐游击将军穆泰墓(开元十八年即730年)、天水隋唐时期石棺床墓、敦煌地区铁家堡盛唐墓、灵台梁原乡唐墓、武威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家族墓、唐上柱国翟舍集墓(圣历三年即700年)、赵家磨唐墓等(参见表1、表2),主要有陶质(三彩陶)、石质、木质和青铜质官吏俑、牵夫俑、仆从俑、舞乐百戏俑,及墓砖模印纹饰等。目前,学界关于甘肃唐代墓葬胡人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个别墓葬或某一区域,笔者结合新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在系统梳理甘肃地区唐代墓葬中胡人形象的基础上予以整体性探析,在丝绸之路视角下探讨唐代甘肃地区胡人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由于才疏学浅,不免挂一漏万,请方家海涵并指正。表1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俑一览表表1(续)表2甘肃唐墓出土胡人图像一览表一、甘肃唐代墓葬胡人形象的主要类型甘肃唐代墓葬发现的胡人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陶俑、石俑、木俑、铜俑等立体造型;另一类是模印砖和石质葬具上的浅浮雕或线刻图像。尽管由于大部分墓葬被盗,具体数量和位置无法探知,但组合情况比较明显,即很多墓葬中既有胡人俑,也有胡人图像,反映出胡人形象在唐代墓葬中并无突出或规避的整体分布规律。(一)陶俑类除了早年唐墓出土的一些胡人俑外,较为重要的发现有:1965年秦安县杨家沟1号唐代墓出土的20多件三彩武士俑、文吏俑、侍俑和牵驼(马)俑;①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秦安县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75年第4期。此次共发现6座唐墓,除了1号墓外,其余盗掘一空。除了胡人俑外,还有穿翻领胡服的陶立俑。庆城县穆泰墓出土的16件胡人俑,包括文官俑、参军俑、杂戏俑、胡人牵驼俑、胡人牵马俑等[3];天水隋唐墓葬出土的5件石俑。笔者按照墓中组合情况,大致分为胡人与马、驼的组合形象、伎乐俑、仆从俑等。(1)牵马俑。主要有:,深目高鼻,头顶盘着辫发,身穿大翻领窄袖胡服,脚蹬高腰靴[1]。,高76厘米,髡发,前额处留一缕头发,身穿高领窄袖束带袍(图1:①)。另一牵马俑头发中分,耳后各有一垂髻,身穿大翻领束带袍服(图1:②)。(3件)。(图2:①)高59厘米,头戴黑色翻沿带楞尖顶高帽,身着橘黄色高领窄袖右衽束带长袍,足穿黑色长筒靴。(图2:②)高45厘米,浓眉高鼻,络腮胡子,头戴卷沿黑帽,身着赭黄色团领窄袖束带长袍,袍前裾掖于带下。下身皮裤,脚蹬长靴。双手半握,作用力握缰状。图1胡人牵马俑①②图2胡人牵马俑①②(2)骑马俑。主要有秦安县杨家沟1号唐墓出土的三彩胡人男骑马俑(图3)。俑高38厘米。头戴黑色幞头,鬓须浓重,身穿翻领胡服,双臂弯曲,双手呈扶缰状骑在马鞍上。灵台唐墓出土1件彩绘胡人骑马俑(图4)。(1)胡人牵驼俑。敦煌老佛爷庙湾1号唐墓出土[1]。(2)三彩胡人牵驼俑(3组)。秦安县杨家沟1号唐墓出土(图5:①②③),俑高76厘米,头戴黑色幞头,身穿折领窄袖右衽及膝袍服,袍下摆上卷,掖入腰带。(3)彩绘胡人牵驼俑(下页图6:①②③④⑤⑥)。庆城县穆泰墓出土。图6:①高53厘米。头戴白色尖顶高帽,身穿高领窄袖右衽长袍,前襟两个下摆掖到左右腰际,下穿虎纹小口皮裤,足穿黑履,作奋力牵拉缰绳状。图6:②高50厘米。额扎橘黄色头巾,直发后梳,披至脖颈。身穿浅黄色高领窄袖紧身束带衫,前襟两个下摆掖到腰间。下穿豹纹小口皮裤,足蹬黑履。(4)彩绘胡人牵驼俑(下页图7:①②)。1987年敦煌县铁家堡盛唐墓出土,敦煌市博物馆藏。(图7:①),共2件,通高69厘米。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盘结脑后,身穿至膝大翻领长袍,腰束带,足蹬尖头长筒靴,双手作挽缰状。(图7:②),3件,通高73厘米。戴帷帽,穿翻领交襟右衽至膝大衣,腰束带,足蹬尖头中缝长筒靴,双手作挽缰状[4]。此外,灵台唐墓亦出土4件彩绘胡人牵马(驼)俑(下页图8:①②③④),身穿翻领袍服,有的头戴幞头,有的头发中分,还有的头顶卷发。图5三彩胡人牵马俑①②③(1)秦安县杨家沟1号唐墓出土(下页图9)三彩文官俑和武官俑,高134、135厘米,分别戴梁冠和鹖冠,皆横眉大眼,怒视前方,身着广袖外衣,腰系带,下穿紧腿裤,足蹬尖头靴。其一俑双手拢于胸前,另一俑右手握于胸前,左臂下垂,作持物状。(2)穆泰墓出土的彩绘胡人文官俑(5件)和武官俑(7件)。M2:6文官俑高59厘米,头戴方形小冠,身穿束带袍服,双手置于腹下(下页图10:①)。M2:7(图10:②),头戴幞头,身穿束带袍服,双手执笏于胸前。另有3件高11厘米,身穿翻领袍服的文吏俑。图6彩绘胡人牵驼俑图7①辫发胡人俑②幞头胡人俑图8彩绘胡人牵马(驼)俑①②③④图9①胡人文官俑②胡人文官俑头部图10①胡人文官俑②(图11)庆城穆泰墓出土。高50厘米,疏发谢顶,浓眉镇目,络腮胡须尖儿上卷至鼻头,身着浅褚色团领窄袖开襟长袍,袍下摆扭结于腹下带内,露出绿色袍里子,袒胸露腹乳,腹胸圆鼓下垂,腹部墨绘疏毛。缩颈耸肩,两臂后屈于臀部。下着窄裤足蹬乌皮翘头靴,直立于长方形台座上。(2件,图12)。高29厘米,武威市博物馆藏。长卷发中分且披于肩上,右腿跪坐,左腿曲立于束腰仰覆莲瓣圆形台座上,怀抱一鸭,左臂环抱鸭颈,右臂抱鸭尾,身体前倾,头紧贴鸭的颈部,鸭嘴大张,作壶流口。也有人称“抱鸟童子陶俑”[5],但结合其他例子,笔者认为应该是胡人抱瓶造型。该墓还出土23件高25—27厘米的三彩男立俑,身穿翻领披风,带有明显的胡风特征。(1)参军戏俑(图13)。庆城穆泰墓出土,共3件,其一高42厘米,头戴矛形卷沿毡帽,身穿彩绘束带袍服,挤眉弄眼,身体斜扭。(2)石雕跪姿胡人伎乐俑。天水秦城区石棺床墓(隋唐时期)。石棺前面的左右两侧摆放着5个(图14:①—⑤)。高32—33厘米,头戴低平角幞头,身着圆领束带袍服,分别为吹笛、吹筚篥、吹排箫、执笙、弹琵琶。据发掘者考证,该墓属于中亚粟特人墓葬[6]。胡人石俑服饰与梁元帝萧绎《职贡图》所绘的龟兹、邓至和周古柯国使节,以及敦煌莫高窟296窟北周狩猎图中人物所着服饰类似。(3)鎏金铜舞蹈胡人俑。山丹县博物馆藏(下页图15)。,头戴尖帽,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腰系窄带,脚穿皮靴,右手叉腰,左手上扬,右脚踩于莲花台上,左脚抬起,似作舞蹈状。此俑腰间挂酒壶,似为表演饮酒场景或酒后***表演,类似服饰也见于李贤墓西壁的外国使者图和甘肃出土的隋唐胡人俑。图14坐姿胡人伎乐俑①②③④⑤(1)胡人铜俑头(下页图16)。酒泉县博物馆藏。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帽尖向前弯曲,形象非常生动[7]。(2)彩绘陶胡人俑。该馆还藏有1件胡人男立俑(下页图17)。该俑卷发,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袍,下身着长裤,腰系窄带,下著皮靴,双手握于胸前。类似的服饰也见于李贤墓西壁的外国使者图和阎立本的《步辇图》。此外,嘴喇嘛湾唐墓M3出土木雕彩绘胡人半身男仕俑(4件)[8]。,高发髻,头戴幞头。图15胡腾舞俑图16胡人头图17胡人俑此外,青嘴喇嘛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的木雕风帽男立俑头戴风帽,身穿束带袍服,外披风衣,被认为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其实此类造型的陶俑在陕西关中隋至唐初墓葬中多见,应该是小立领胡服的一种变体。合水县魏哲墓出土的大肚陶俑也使人想起穆泰墓的袒腹胡人俑[9]。(二)图像类(主要见于模印砖和石质葬具)(右侧图18:①②)(1)1995年敦煌机场佛爷庙湾盛唐时期墓群模印砖墓M123出土。①甘肃省博物馆:《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文物》2001年第1期。黎大祥:《武威青嘴喇嘛湾唐代吐谷浑王族墓》,《陇右文博》1996年第1期。共发现7座唐墓。该墓室西半部(北壁、西壁、南壁)模印塑像砖下排为胡商牵驼、骑士巡行模印砖人物,与下排同类砖相对应,但方向相反。该墓出土胡商牵驼砖16块。根据人物服饰姿势和骆驼驼囊等可分为AB两型。A型9块(图18:①)。标本M123:、、厚5厘米。模印胡商深目高鼻,头戴尖顶高帽,身穿及膝袍衫。左手牵驼僵,右手握杖扛于肩上。骆驼张口作嘶鸣状,双峰间搭长方形驼囊,上有一回首扬尾的小猴。B型砖7块(图18:②),标本M123:、、厚6厘米。胡商身着V形领及膝长袍,腰系带。上半身后转,面部微扬,回顾骆驼。右手执鞭下垂。骆驼驮架上搭十字形捆扎的椭圆形驼囊,上立一小鸟。(2)彩绘胡人牵驼模印砖(右侧图19)。2000年山丹一中基建工地出土,共2块,长31、宽22、厚5厘米[10]。左行胡商头戴前倾的尖毡帽,身穿系带袍服,脚蹬尖角上卷的靴子,右手持缰,左手向上持黑色骨朵并扛于肩,大步向前行走。右行胡商头戴向后弯曲的毡帽,服饰与左向牵驼胡人相同。此类模印砖一直延续至宋代,如庆阳市博物馆藏镇原县庙渠乡北宋宣和五年(1132年)墓出土胡人牵驼和胡人牵马画像砖(、宽32、)。(右侧图20)[11]。屏风9有7位胡人,有的手持细颈瓶、有的盛酒、有的运酒、有的饮酒。屏风1也有2位饮酒胡人和1位跪地胡人。卷发齐肩,或头戴毡帽,身穿圆领束带袍服。图18①胡人牵驼画像图18②胡人牵驼画像图19施彩胡商牵驼图模印砖图20胡人与酒石刻图像综上所述,甘肃唐墓出土的胡人形象呈现出六个明显特征。一是构成复杂。既有唐代胡人普遍特征,也有甘肃地域性的特征。造型主要有驼夫、马夫、伎乐、仆从等下层劳动者,敦煌壁画上多见的胡僧、胡商和文献记载的官员、侍卫、译语等则无法通过形象进行辨识,有可能隐没于随葬俑中,甚至还有被盗而不知所踪。而其他地区胡人俑中的兵卒、猎手、驯兽(禽)师等也不曾出现,驼夫很少见骑驼形象。二是作为载体的材质主要有陶俑、石俑、铜俑、木俑,以及模印砖和石质葬具,尤以模印砖为地方特色,很少见到关中地区常见的壁画、玉石器、金银器等,可能与墓葬等级有关(尽管也有弘化公主这样的正一品墓葬,也有穆泰那样五品官员,但整体上与关中帝王陵陪葬墓还是有差别)。三是空间性和机构性分布特征。从区域性分布来看,出土胡人形象的唐墓几乎见于甘肃各主要交通枢纽,说明唐代胡人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很广,而且也反映出作为丝路沿线胡人辗转行进的流动性、多变性与模糊性。从社会分布来看,胡人分布在隋唐社会的各行各业,大多凭借特殊技能谋生。既有安修仁这样的显贵凭借族系、战功、政治才干和专门知识能够居于社会上层,其他胡人也能通过一技之长获得生存的机会。例如,身善马者、善驼者、善商者、能歌善舞的伎乐、掌握宗教知识的传教者等。四是服饰多样。有穿胡服戴胡帽者,有卷发穿胡服者,有穿胡服带幞头者,有穿汉服戴幞头者,形态各异,类型与风格混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