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徐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徐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范畴。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典范”,其曲词语言空间独具中国韵味。文章依据时空参照框架,以《桃花扇》为语料,探讨昆曲曲词语言特色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构建背后实质存在三重语言空间(具身语言空间、离身语言空间和复合语言空间),且每重语言空间的构建实质是在特定认知主体对多维度认知视域的选择后,多以隐喻式思维对客观物理空间的具身认知加工而形成。文章从时空参照框架视角揭示了昆曲曲词语言构建背后认知机制的复杂过程,不仅深化了原文赏析视域,更为其进一步传播提供了认知理据。时空参照框架;昆曲曲词;认知机制;桃花扇时空参照框架表征是在高度融合的时空中认知主体通过选取不同视域形成的独特语言空间[1]。一直以来,时间(time)与空间(space)的关系是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持续关注的问题。认知科学认为,时间和空间属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范畴,认知语言学家对语言和时空的关系、语言在空间的认知方式以及时空思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19世纪末,学界以人类语言的反复使用建立空间概念来传达抽象的时间关系,却未真正解决时间“动态性”和空间“静态性”的矛盾现象[2-7]。直至2003年,Levinson建立了一套完备“空间参照框架”(spatialreferenceframes),旨在诠释人类空间认知能力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指出三维空间坐标模式能拓展到时间模式[8-9]。Kranjec通过实证研究将空间参照框架从时间视角进行认知阐释,提出“时间框架模型”(temporalframeworkmodel)[10]。Tenbrink沿用哲学家McTaggart的时间概念“A-series”和“B-series”[11],提出时间是不同于三维空间的另外一个独立空间,并逐步确立“时间参照框架”(temporalframesofreference)模型[1]。而国内学者多从宏观认知维度上诠释语言在空间的参照框架下的基本要素和语言与时空的关系[12-16],鲜少涉及具体微观语言现象的时空阐释。本文以Tenbrink的时空参照框架为理论视域,以《桃花扇》中曲词为个案,探讨中国“国粹”昆曲的曲词语言特征背后的认知生成机制,以期为扩大昆曲赏析视域提供另一个可能的视角。一、时空参照框架与概念隐喻(一)时空参照框架Levinson在2003年基于大量不同种语言实证调查,发现人类语言对空间的描述存在相似,并总结出三种基本空间参照框架:绝对空间参照框架(absolutespatialreferenceframe)、相对空间参照框架(relativespatialreferenceframe)以及内在空间框架(intrinsicspatialreferenceframe)[8-9],三种空间参照框架基本要素对比如表1所示。表1三种空间参照框架基本要素对比Levinson所提出的三种空间框架都必须包含目的物(OL)、参照物(OR)和观察者(V)三个基本空间要素,其中绝对空间参照框架和内在空间参照框架的观察者(V)既可为说话者(speaker)也可为空(?)。三种空间参照框架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由表象转为概念化[13]。人类对空间的感知以语义概念化为主要依据,语言表征的编码方式大部分取决于观察者自身[17]。而观察者位置信息的即时传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概念,因而Tenbrink认为时间概念能借助A-series和B-series实现空间性表征[1]。A-seriesoftime基于观察者的视角或位置,以隐喻式位移来感知时间,在时间域中构建出动态空间关系,被称为“指示性时间”。而B-seriesoftime以两个独立物体间所属的空间关系为参照,不需考虑观察者的主观视角,因此被称为“非指示性时间”。本文主要以A-series所形成的动态性时空参考框架来探讨不同认知主体视域下的非规约性时空转换现象。Tenbrink通过引入时间概念“A-series”和“B-series”来回答时间和空间在人类语言中如何得以表征,并进一步对Levinson的三类空间参照框架加入“时间”概念形成时空参照框架。其中,Tenbrink认为,认知主体、视域、视距、视靶以及时空坐标系是构成动态时空参照框架的五个重要空间要素。首先,认知主体作为参照框架中的首要因素,一般指对整个空间或空间中某物体位置关系的描述者;其二,视域则指认知主体的观察方向,当认知主体以自身视域来描述空间时,该主体视域将会作为时空坐标系原点;其三,视距指认知主体视域前方所及的距离,其中视距既可以为认知主体肉眼能扫射到的空间范围,也可以为主体心理加工而形成的空间范围;其四,视靶是认知主体在自身可及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空间意象,其中可具体感知且具有实物形态的为实靶,而无具体形态、边缘模糊不清的为虚靶;最后,以特定认知主体的视域和视距为坐标原点建立整个四维时空坐标系。(二)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CMT)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提出[4]。该理论打破了传统上仅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观点,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工具,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其运作机制是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Lakoff进一步解释隐喻运作机制是借助一个相对简单且清晰的认知域(源域)去理解或引出另一个较抽象或复杂的认知域(目标域)。其中,Barsalou指出跨域映射的完成,是由于人类知觉运动系统体验性的“意象图式”(imageschema)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是指在人们与世界的交互过程中,随时随地被调用的空间域[18]。而后Johnson指出基本意向图式包括路径(path)、容器(containment)、部分-整体(part-whole)、接触(contact)、垂直尺度(verticalscale)和复现循环(recurrentcircle)等[19]。且这些基本图式(源域)通过人类百科知识投射到相对抽象的目标域并发生相互作用,形***类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的“基础隐喻(primarymetaphor)”。比如用温度高低来比喻心情好坏,用空间的上下关系来比喻现实态势的好坏等。通常情况下,在人从出生到完全****得某种语言的过程中,大脑中基础隐喻的数量是不断累积,并会借助这些基础隐喻更好地对外部环境进行认知推理和思考,从而形成抽象化或范畴化结构,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与环境间的良性互动。二、时空参照框架与昆曲曲词的语言认知时间和空间是人类一切生产经验中(生命、物质、力量、思想、意义)最基本的范畴,更是形***类语言表征的主要依据之一[20]。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具身观,认为人类的具身体验是一切概念和意义的主要来源。而具身体验是基于人类身体构造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一种感知反应,因而人类能用特殊的、一贯的方法感知客体、他人、空间及其间的种种关系[21]。且Lakoff和Johnson已提出,“空间关系概念是人类概念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可以说明空间对人类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22]。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时空的存在是可以被感知并且与人类认知系统关系紧密。目前学界大体将空间分为三类:物理空间、认知空间和语言空间[23]。其中,物理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外在环境。为了感知外在物理空间,人类往往借助主观心智进行具身加工,而这一潜在加工空间即为认知空间。语言空间则是人类借助认知空间对客观物理空间进行主动加工后产生的认知结果。如图1所示,依据相对论原理,物理空间实质上是一维时间(T1)和三维空间(X1,Y1,Z1)组成的四维欧几里得空间,这被称为物理时空的“四维流形”。Tenbrink认为语言空间不仅仅是Levinson的“三维空间关系”,其中时间的灵敏度应作为建构空间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提出以时间T2作为一个独立维度纳入三维空间(X2,Y2,Z2)中,共同构成四维时空参照框架。而认知空间是物理空间与语言空间的纽带,人类只有通过在认知空间中对客观物理世界进行主观加工后才能形成独特的语言空间。随着时间的演进,语言空间能以其特有的规约性和传承性反作用于物理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图1三种(物理、认知和语言)空间构建与联系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一个具有中国古典戏曲特色的语言空间。中国古代的人们通过对客观物理空间进行主观认知加工后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物理空间,在这一复杂性的认知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显性语言空间就是昆曲的原型。因此,语言空间中的时空参照框架对昆曲语言特色背后认知机制的形成能提供较强的认知阐释力。三、时空参照框架下《桃花扇》曲词语言的认知映射不同语言空间存在不同时空域的构建方式,前人的此类研究多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在汉语中,昆曲作为古典戏剧文学的遗产,其剧本文辞与中国古典文辞一脉相承,曲词作为昆曲主体部分是音乐形式与文学形式的完美融合。本文选取《桃花扇》曲词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昆曲“四大名剧”之一的《桃花扇》,主要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李香君之间的悲剧爱情为主线来揭示当时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戏曲文学地位被有着“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之称的吴梅先生誉为“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24]。全剧44出,共用曲牌123个,而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清新缥缈的【仙宫调】与柔婉妩媚的【南吕宫】[25],两者不仅从曲情韵律上与人物剧情的跌宕起伏保持一致,更与其“桃花扇底送南朝”的历史主题相交辉映。《桃花扇》中一大亮点即曲词的音乐风格最大程度上服务于故事情节,皆得益于其作者孔尚任的填词原则是“曲词皆非浪填,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咏之”[26]。由此可看出,《桃花扇》中的曲词语言是一个情景错综的语言空间。本文依据动态投射型时空参照框架,从《桃花扇》*文中所引用的昆剧曲词均来自文献[26]。曲词语言的三大语言空间(具身语言空间、离身语言空间和复合语言空间)出发,探讨动态投射型时空参照框架下曲词语言空间背后的生成机制。(一)《桃花扇》曲词具身语言空间时空认知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中范畴和概念的形成都基于人类作为神经生物的具身性,具体而言是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结构运用感觉-运动系统而产生的[22]。基于人类身体是三维的,因此语言空间中关系表征的形成主要借助人类的具身性。《桃花扇》前十出如《传歌》、《访翠》、《眠香》等,分别采用【南宫吕】、【正宫】、【南宫吕】宫调描写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方域在秦淮河上情意缠绵、风花雪月的调情画面。例1:【梁州序】(旦)[小句1]楼台花颤,帘栊风抖,倚着雄姿英秀。[小句2]春情无限,金钗肯与梳头。[小句3]闲花添艳,野草生香,消得夫人做。例1节选自《桃花扇》第6出——《眠香》,是李香君在新婚之夜憧憬自己婚后生活时的所唱之词,主要以【南宫吕】宫调的婉转悠扬描述男女主角侯方域与李香君新婚之夜的浓情与甜蜜。曲词开篇以李香君具身视域描述了一系列动态型近景意象(视靶)“楼台”、“花”和“帘栊”等。图2是以X轴、Y轴、Z轴和T轴构成的时空参照框架,其中轴与轴之间互相垂直,各代表一个独立异质空间。图中四维正方体是以认知主体(香君)具身视域为参考依据而建立起的一个语言空间,因而坐标原点与李香君具身视域重叠坐标为(X0,Y0,Z0,T0),随之香君以具身认知视角和平行视距构建出近景语言空间A,即“楼台上花儿摇曳,帘栊随风摆动,此时,我正依偎在肯为我梳妆的夫君怀中”*文中所采用的昆曲曲词白话翻译均参考自:《桃花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小句1和小句2)。基于对近景空间A进行具身感知加工后,香君将A中的概念表象进一步升华为她内心喜悦不已的情感体验。情感在人类的计划、感知、创造、决策等诸多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情感是人类智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27]。随着幸福情绪的不断蔓延,香君随即勾画出视距较远的远景空间即小句3(远处那不知名的花儿也能绚丽夺目,不起眼的草也能散发香味儿,它们都能像我一样成为你的夫人)。从近景语言空间A到远景语言空间B的高速转换,除了表明认知主体(李香君)对视靶(认知意象)的选择变得相对开阔且富有较强的动态画面感外,更揭示出认知主体以具身体验建构出的表象空间A能进一步融入认知主体情感系统,建构出远景空间B。文中香君面对从一名秦淮歌***到新婚妻子的身份转变时,即时表象经验升华成一种幸福的情感体验,并以该情感体验映射P(虚线箭头)出远景空间B(闲花与野草)。图2曲词具身语言空间时空构建而在具身语言空间中,认知主体的感知-运动系统不仅依赖空间体验获取具体概念,还需借助具身性隐喻表征来获取抽象概念[28]。依据表2,例1中认知主体(李香君)以具身视角形成表象化(近景)认知空间A后,其中概念表象“雄姿”是香君身处空间A(正依偎在准夫君怀中),以具身运动系统感知到准夫君(侯方域)的形体特征,进而激活出源域意象图式(“雄姿”意象)并映射到靶域上(侯方域壮硕的体态),最终完成认知主体对具体概念的隐喻式描写这一心理映射过程,这一过程请见表2。表2具身语言空间中隐喻认知映射方式而语言空间B的建构是认知主体以具身经验和情感表象的共同整合而生成的“新产物”,其中概念表象“闲花”和“野草”不仅是认知主体(李香君)的具身表象经验,更是认知主体对新婚之夜这一外在环境的主动式认知反应。具体而言,李香君面对自己从一名***歌***到准夫人这一认知环境的变化时,其具身感知运动系统结合新环境进行认知加工时激活出香君的新情感体验。因此“闲花”和“野草”在拥有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更被赋予了的特定情感特征(一名社会地位低下的歌***)。由此可知,具身空间中的认知主体以具身情感体验完成从源域到靶域的认知映射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主体往往通过提取源域和靶域间的本质属性,最终使新的隐喻意义得以生成。(二)《桃花扇》曲词离身语言空间时空认知映射《桃花扇》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侯方域、李香君和李贞丽等主角以具身视角来表征各自心理空间,起到直抒胸臆之效,并传达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但剧本后半部分如《阻奸》、《哭主》、《誓师》、《沉江》等,主要勾画了南明朝的重大变故。其曲词语言从前期的诗酒风流,卖笑征歌的纸醉金迷变为后期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悲剧情境时,其曲词语言空间的描写视角也相应转变为客观离身性视域,来对南明朝末浮沉历史进行客观再现。例2:【催拍】(副净)(小句4)他说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小句5)神京未收,神京未收,似我辈滥功糜响,建牙勘羞。(小句6)愿领貔貅,持新主持节复仇。例2节选自第十五出《迎驾》,讲述的是凤阳总督府马士英听取下士阮大铖一片谗言,不顾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反对,擅自勾结江淮武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径自拥戴福王为帝。曲词【催拍】的背景是马士英派遣阮大铖,以书函打听当时“江淮四镇”拥福王为弘光帝高黄二刘意下如何,小句4-小句6是阮大铖得到江淮武官们回复的具体内容。

时空参照框架下昆曲曲词语言认知机制研究-以《桃花扇》为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