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计划,开启智能工业升级转型之路。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机械行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一、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一)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发展状况从行业发展规模看,我国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工部等多部委陆续发布27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文件,为智能制造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期国外智能制造发展迅猛,先后有美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实施“”战略、日本部署“互联工业”战略等,核心都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从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分类和产业链看,包括自动化设备技术、工业控制软硬件研发与应用、工业互联/物联网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物流技术等多个关联行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为基础、系统集成为平台、装备应用为核心的“软硬并:..的产业链,涉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装备制造商,自动生产线系统集成企业,以及在汽车、等制造领域应用自动生产线等装备的生产企业。从行业发展重点看,智能制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机械行业制造工厂的运营模式,采用自补偿的智能装备改变了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生产线改变了生产组织和工作流程,利用MES管理改变了智能车间的生产模式,嵌入式智能分析工业软件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使用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高效率,缩短了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的生产周期,最终通过工业自动化与息技术(IT)的融合,提升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的积极效果。从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看,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是在智能制造系统控制下,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息通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相关产品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息化制造活动全过程的新型生产方式。在产品全生产周期中,以智能加工单元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实现各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创新、绿色、共享发展。从区域布局看,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各区域的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点的分布不均衡,详见表1。:..于人工成本提高,智能制造高质量、降成本、增效率”的优势,吸引许多制造类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的生产和应用,智能制造配套技术相对成熟;而欠发达地区的智能制造普及率还不高,部分企业实现了“机器换人”,但没有实现网络化。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装备系统集成是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重点,即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息技术实现供需双方互联,形成以个性需求为主的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智能制造和息服务。未来,随着以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的广泛运用,利用工业控制软件,能够通过移动端监控智能生产全过程,逐步实现“无人化工厂”的生产模式。(二)、系统集成和装备应用的三种生产企业,包括机床设备制造商、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检测检验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应用生产企业等岗位,同时调查发觉,在原有职业岗位根蒂根基上,新出现了数据阐发员、智能生产排程员、生产周期管理员、首件产品调试员等岗位,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不同学历层次人员的从业岗位详见表2。:..(1)从业人员各学历占比情况。通过对296家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名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中、高职学历员工占比超过52%,其次是本科学历超过30%,详见表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工明确,对学历要求较高;民营中小型及微型企业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通常是岗位打通、一岗多能,企业对学历要求不明显,重在个人能力,大部分岗位对高职和中职同时开放,工作经验丰富的高职毕业生与本科同时在岗。(2)不同类型企业中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情形。调查发觉,在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中,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基本一致,高职学历占比最高,靠近40%;其次是本科,占比30%左右;再次是硕士及以上,占比17%左右;最后是中职,占比12%左右。可见,中高职毕业生是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的主力军,详见表4。、涵盖领域大,相对岗位比较多,以智能制造枢纽装备、系统集成、装备应用三个方面分类进行技术技能型岗位的人才需求预测。:..)智能制造枢纽装备企业的技术技强人才需求预测。工部发布的《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贩卖支出预计超过1万亿元,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贩卖支出将超过3万亿元。从2015年产值1万亿到2020年产值3万亿,增加2万亿元,平均每一年增加4000亿元。调查发觉,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企业人均贩卖额平均值为100万元,企业工作全体人员中10%~15%为管理人员,85%以上为包括设计、生产工艺和贩卖及售后效劳人员的技术技强人员。按照人均产值100万计算,每一年需求新增40万人,获得相关增速线性曲线并拟合数据,,如图1所示。图2为全国系统集成和装备应用企业技术技强人才需求总量预测思绪流程图。其中,经实地调查发觉中小企业因为工业化历程不一致,用工较多,经与上市大企业相比较,技术人员需求量有较大不同,存在125比例干系。经测算,2016—2025年全国智能制造集成企业与装备应用的人才需求情形详见表5、表6。(3)全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预测。:..求人才合并统计,得到全国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人员总需求量,详见表。将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进行研究生及以上、应用型本科、高职和中职学历分解,到2025年,,其中,高职需求量最高,;本科需求量排第二,;中职需求量排第三,;总体来看,中高职层次的从业人员需求量最大,详见表8。,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出现了新变化:一是智能机械制造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升级,岗位职业能力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不仅要求数字化设计人员在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基础上掌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分析方法;操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后,生产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技术,具备设备布局、智能排产等新职业能力。二是精益生产管理岗位需求加大,要求将跨界协同工作的新技术、新软件与管理方式融入企业精益化智能制造生产中。结合行业和岗位变化,针对不同的技术技能岗:..学科的复合型能力要求,详见表。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行业的职业素养出现了新请求和新变化,经由过程对责任心、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7项专业素养方针的调查,发觉企业对职业素养请求中,第一位是团队协作能力,其次为自心,第三是爱岗敬业,后续依次是责任心和研究能力。二、,人才培养定位不敷精准随着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的发展,相关职业岗位能力进一步升级,对复合型跨界人才需求增多。目前,由于缺乏发布企业需求息的平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只能靠本校专业教师调研,且调研途径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的真实需求有一定差距。从调查结果看,目前中高职相关专业,对应关键装备与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岗位,类型和层次上基本满足相关岗位要求,不过,企业的大数据和MES生产与管控的生产排程员(生产节拍安排)、生产数据分析员(MES管理软件反:..对应的专业,岗位员工主要是企业自我培养。,人员流动性大根据人才需求预测,可以看到高职人才缺口较大。若要在2025年满足人才需求,则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需要每年增加25万人左右。根据2017年3425个专业点数计算,每个专业点数新增约73个,即在原来招生规模基础上每年招生规模增加25万,到2025年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48万人左右,与企业需求的149万基本持平,人才供需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详见表10。如果增加每年招生人数,则需求与供给匹配时间将会提前。表10高职毕业生预测数据(单位:万人)目前,大多半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还很迟缓,因为工作时间长且辛苦,企业就业环境和社会位置与学生期望值偏差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岗位,更倾向于效劳业,导致学生流动性大,造成企业新型的用工荒”。另外,因为存在“重学科轻职业”的思想,现代职教体系没有完整被买通,广大考生及家长就读职业学校意愿不强,被动地挑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人才供需差异进一步扩大。:..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现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基本满足企业岗位单项能力培养要求,但由于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新技术不明晰,导致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拼盘式”较多,没有真正从企业岗位所需能力出发,对于跨专业核心能力所需的专项课程目前开设很少,如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节拍、自动生产线互联、MES、大数据分析及智能物流等新技术课程或内容,专业(群)课程体系难以满足新岗位专业综合能力需求。,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低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企业都有自己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整认同学校的考核体系。现在职业院校普遍根据产业行业的调研结果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课程体系并组织施行,自我设定考核标准并施行,与企业的考核标准摆脱,这种“两层皮”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企业对上岗员工要进行二次培训,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导致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较低。,无法有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业人员的复合型、可迁移性能力请求增强。但因为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实训设备成本很高,职业院校资金保障不足,目前没有配套的仿真软件,学生多设备少,影响有用开展实训讲授。另外,职业院校教师基本都是单一学科成长,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历,校企复合型跨界专兼职师资队伍不足,使得综合性生产练****实训工程偏少,无法有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不了企业对复合型跨界人才的质量请求。三、我国职业院校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与政策建议(一)合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跨界跨学科人才培养一是构建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诲”的现代职业教诲体系,利用中职的根蒂根基性、高职的技术性、应用型本科的工程性,把能力培养分为根蒂根基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阶段,贯穿职业培养全历程,买通从生产、效劳一线的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强人才到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立交桥”,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保证能力的提升。二是调优调高调宽老专业,顺应新技术开设新专业。:..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基本思路,优化职业教育“机械—电气—控制—管理—服务”专业类别结构比例,开设“智能制造技术”新专业,合理调整专业群。(二)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一是根据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未来技术技能高职人才需求每一年约25万人的缺口,应适当加大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特别是支持华中、华北、华南地区增设机械类高职院校。二是根据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企业对不同岗位类型人才需求的比重,规划电机一体化技术、智能掌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招生人数。三是优化全国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布局结构,对于供求不相适应的广东、江苏、浙江、重庆、河南等地区,若供小于求,应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培养规模,反之,应缩小培养规模。(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一是发挥原有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熟的优势,强化机械识图、电工根蒂根基等专业根蒂根基能力训练。二是适应新岗位请求,增加智能制造生产与管控、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精益生产等核心课程。加强工艺优化、设备预防性维护、能量管理等智能制造新岗位能力的培养。三是适应智能制造国际化发:..协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建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产学研培共用。五是多路子、多维度加强智能制造跨专业跨学科师资队伍培训和讲授资源建设。(四)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协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行业教育培训组织和协会的行业优势,共同参与制定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参与新专业(方向)建设、新型双师”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助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搭建校企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企业与学校的供需息,打通校企的息通道。制定多元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制度,牵头组建有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考核评价团队,监督执行考核过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指导和促进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和使命。(五)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一是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设立专门机构、配足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二是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应坚持“人才强业”和“一体双:..的产教协同发展理念,从本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需求出发,积极构建职工教育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夯实企业智能转型中的人才资源根基,抢占智能制造发展先机。三是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和教师实践岗位,为学校提供生产性教学案例。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原则,实施“双元主体、双重身份、双方场所、双向导师、双方考评”,建设一批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校企协同创新基地。(六)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强政策保障和完善激励机制

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 MB
  • 时间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