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腧穴总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腧穴总论 】是由【小李飞刀】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腧穴总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1)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进出的特别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腧:如水流“传输”、“灌输”之意。2)重点剖析①把疾病反应(输注)于体表的必定部位;②把针或灸等的感觉“传输”到病所;③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必定部位、传输的部位。3)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是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4)发展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定位阶段,以痛为输;②第二阶段:定位命名阶段;③第三阶段:完美定位命名,归经阶段。160→349→354→359→3615)分类①十四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特色:出名称,有固定地点,有归经,有主治规律。能反应各经及所属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②奇穴——凡十四经穴以外,有固命名称、地点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特色:出名称,有固定地点,但无归经,对某些疾病有特别的治疗成效(亦称经验用穴,如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但主治纯真,无系统规律可言。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分布:部分在十四经脉路线上,如胆囊穴、阑尾穴;大多数在十四经外的体表各部,无规律;一穴多处,如“十宣穴”,在10个指头尖上,“四花穴”,在胆俞和膈俞上,“四关穴”,在合谷和太冲穴上,“十二井穴”,在十二经之井穴上,“四神聪”等等。③阿是穴——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情有关的压痛(或其余反响)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特色:无穴名,无固定地点,无归经,无主治规律,以痛苦、反响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的初级阶段。④总结定经定位命名主治作用经穴有归经;分布在有固定地点有专用穴名①局部作用;②“经十四经中脉所过,主治所及”奇穴无归经有固定地点有专用穴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地点无专用穴名治局部病变(6)主治特色①近治作用——指腧穴拥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周边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是全部腧穴主治作用所拥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色。“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举例:眼区四周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四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均能治胃痛;膝关节四周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膝关节痛苦;阿是穴均能治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②远治作用——指十四经穴所属腧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及经脉病症。十四经穴,特别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举例: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顶寻列缺,面口合谷收。③特别作用——是指腧穴拥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加强(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恢复正常相对特异性:大椎穴——退热素髎穴、水渠穴——升压至阴穴——改正胎位(艾灸,足位70%以上;臀位85%以上)四缝穴——小儿疳积少泽穴——通乳7)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①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能够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相应脏腑的病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宁失其穴,勿失其经”②十四经腧穴既拥有各自的分经主治规律,同时又在某些主治上拥有共同特色。分部主治规律:举例手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二经同样主治三经同样主治手太阴肺、喉病手厥阴心、胃病神志病胸部病手少阴芥蒂手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二经同样主治三经主治同样手阳明前头、鼻、口、齿病手少阳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后面、肩胛病、神志病特定穴1)定义:十四经中拥有特别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称为特定穴。因其作用不一样,分布的部位不一样而有不一样的名称。2)分类①四肢部: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②躯干部:背俞穴、募穴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③分布于四肢及躯干:八会穴、交会穴(3)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梢向肘膝方向摆列的挨次命名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特定穴。首见于《灵枢》。分布: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走向:向心摆列(从四肢尾端向肘膝关节方向)数目:12*5=60《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处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①井——手足尾端——水的源泉——经气所出;②荥——掌指、跖趾关节前——刚出的泉水——经气所过之处;③输——掌指、跖趾关节后——泉水流入山脚变沟——经气渐盛,由彼入此;④经——腕踝关节周边——水由沟变江——经气正盛,所行经脉的部位;⑤合——肘膝关节周边——水由江变海——经气由此深入从而合于脏腑的部位。临床应用特色:①《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②《灵枢。顺其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生病者,取之于合。”③《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④总结:五输穴③②临床应用井穴井主心下满病在脏者,取之急症抢救井;荥穴荥主身热病变于色者,取之实热病证荥;输穴俞主体重节痛病时间时甚者,取肢节骏痛之输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喘咳寒热、咽喉病经变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经满而血者,病在六腑疾患,可引上胃,及以饮食不节逆之气下行生病者,取之于合按五行生克规律采用:①《灵枢。本输》:“阴井木,阳井金。”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②《难经。六十四难》:“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阴经阳经井木金荥火水输土木经金火合水土③《难经。六十九难》:提出依据“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适合取用“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三阴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多数太白商丘阴陵泉足三阴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三阳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三阳胆(木)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膀胱(水)至阴通谷束谷昆仑委中“本”经子母补泻取穴法肺经实证→实则泻其子→肺经水穴→尺泽→泻法(金)(金生水)(合穴)肺经虚证→虚则补其母→肺经土穴→太渊→补法(金)(土生金)(输穴)“他”经子母补泻取穴法肺经实证→实则泻其子→水经水穴→阴谷→泻法(金)(金生水)(肾经合穴)肺经虚证→虚则补其母→土经土穴→太白→补法(金)(土生金)(脾经输穴)4)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①数目:12个②分布:十二经;腕踝关节周边。“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以输后为原”。③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手三阴(原穴)足三阴(原穴)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太渊大陵神门太白太冲太溪手三阳(原穴)足三阳(原穴)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腕骨阳池合谷京骨丘墟冲阳(5)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①数目:15个②分布: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位于“胸胁部”。手三阴(络穴)足三阴(络穴)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列缺内关通里公孙蠡沟大钟手三阳(络穴)足三阳(络穴)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支正外关偏历飞扬光明丰隆③临床应用诊疗:当经脉有病时,有时会在络穴所在的络脉上出现酸痛、麻痹、硬结及颜色改变,可帮助诊疗疾病。治疗:。如手少阴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可以语言,可取通里穴治疗。(详见络脉病候)。络穴不单治本经病,还可以治其相表里经的病症,如手太阴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之咳嗽、气喘,又能治大肠经的牙痛、头项强痛等症。,特别是脏腑的慢性疾病。久病不愈时,其病例产物气血痰湿等常由经入络,故凡全部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穴治疗,关于络脉之实证,用浅刺放血疗法。6)背腧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的腧穴。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①数目:六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共12个。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②分布:背腧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大概依脏腑地点的高低而上下摆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③应用:脏病多虚,多取背腧穴。平胸椎棘突下缘34591011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12胃俞平腰椎棘突下缘平骶后孔12412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7)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①数目:六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共12个。②分布: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地点与其有关脏腑所处部位周边。③应用:腑病多实,多取募穴。手三阴(募穴)足三阴(募穴)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中府膻中巨阙章门期门京门手三阳(募穴)足三阳(募穴)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关元石门天枢中极日月中脘8)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①数目:共有16个;②分布:除胃经的梁丘以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③应用:郄穴善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苦。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筑宾阳交交信跗阳手三阴(郄穴)足三阴(郄穴)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孔最郄门阴郄地机中都水泉手三阳(郄穴)足三阳(郄穴)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小肠经养老三焦经会宗大肠经温溜膀胱经金门胆经外丘胃经梁丘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9)下合穴——六经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①数目:共6个;②分布:此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③应用:《素问。咳论》云:“治府者治其合”。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小肠经下巨虚三焦经委阳大肠经上巨虚膀胱经委中胆经阳陵泉胃经足三里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10)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①治疗8种精气有关的病变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11)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八穴”、“流注八穴”。①首见窦汉卿的《针经指南》,称为“交经八脉”或“窦氏八脉”,明朝的《医经小学》和《针灸大全》始称“八脉交会穴”。②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③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④依据两脉相合配伍应用还可扩大主治范围。经属八穴通八脉会集部位足太阴公孙冲脉胃、心、胸手厥阴内关阴维手少阳外关阳维目外眦、颊、颈、足少阳足临泣带脉耳后、肩手太阳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足太阳申脉阳跷肩胛手太阴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足少阴照海阴跷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12)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订交或会集的腧穴。治本经及订交经脉的病变。举例:①大椎:督脉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交会。②三阴交:是脾经穴,又与肝、肾两经交会。内容总结(1)腧穴1)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进出的特别部位(2)腧穴1)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进出的特别部位(3)腧:如水流“传输”、“灌输”之意(4)2)重点剖析①把疾病反应(输注)于体表的必定部位(5)③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必定部位、传输的部位(6)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腧穴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

腧穴总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李飞刀
  • 文件大小499 KB
  • 时间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