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高三数学教案模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等差数列教学设计高三数学教案模板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等差数列教学设计高三数学教案模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_高三数学教案_模板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一、预****问题: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 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 表示。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 A叫做 与的,即 或。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公差 时,数列为递增数列 ;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时,数列为常数列;等差数列不可能是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5、判断正误:①1,2,3,4,5是等差数列;()②1,1,2,3,4,5是等差数列;()③数列6,4,2,0是公差为 2的等差数列;()④数列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⑤数列 是等差数列;()⑥若,则 成等差数列;()⑦若,则数列 成等差数列;()⑧等差数列是相邻两项中后项与前项之差等于非零常数的数列⑨等差数列的公差是该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 ()6、思考: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二、实战操作:例1、(1)求等差数列8,5,2,?如果是,是第几项?已知数列的公差则例2、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其中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 ?例3、已知5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 5,平方和为 求这5个数。【总结】2013年精品学****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 “高三数学教案:等差数列”,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精品学****网学****愉快 !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的集合、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掌握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4)通过学****复数的向量表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结构本节内容首先从物理中所遇到的一些矢量出发引出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复数集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复数与复平面的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二者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只能说复数集与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的集合一一对应关系,而不能说与复平面内的向量一一对应,,,首先要理解复数的绝对值与实数绝对值定义的一致性质,其次要理解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向量的长度,、,包括实数的绝对值及几何意义,复数的有关概念、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有关矢量知识等,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复平面内的点集、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建立复平面以后, 复数 与复平面内的点 形成—一对应关系,而点 又与复平面的向量 构成—,复数集 与复平面的以 为起点,以为终点的向量集 形成—,我们常把复数 说成点Z或说成向量 .点 、向量 是复数 的另外两种表示形式,它们都是复数 ,复平面内与向量 相等的向量有无穷多个,所以复数集不能与复平面上所有的向量相成 ——, 为我们用解析几何方法解决复数问题, ,又叫向量的绝对值, ,当实部为零时,根据上面复数的模的公式与以前关于实数绝对值及算术平方根的规定一致. 182页上例2的第(1) 182页上例2的第(1) 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 “圆”是指曲线而不是指圆面(曲线所包围的平面部分) .对于倒 2的第(2)小题的图形,画图时周界(两个同心圆),要注意与向量的有关知识联系,结合复数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以复数所对应的点为终点的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向量 的模,又叫做向量 的绝对值,也就是有向线段 .教学设计示例复数的向量表示教学目的1掌握复数的向量表示 ,复数模的概念及求法,:向量的概念;模;:一、复数的向量表示:在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点 Z(a,b)为终点的向量 OZ,由点Z(a,b), z=a+bi说成点Z(a,b)或说成向量 OZ,、复数的模向量OZ的模(即有向线段OZ的长度)叫做复数z=a+bi的模(或绝对值)记作|Z|或|a+bi||Z|=|a+bi|=a+b例1求复数z1=3+4i及z2=-1+2i的模,:∵|Z1|2=32+42=25 |Z2|2=(-1)2+22=5|Z1|>|Z2|练****1已知z1=1+3i z2=-2i Z3=4 Z4=-1+2i⑴在复平面内,描出表示这些向量的点,画出向量.⑵、复数模的几何意义复数Z=a+bi,当b=0时z∈R|Z|=|a|即a在实数意义上的绝对值复数模可看作点b)∈C满足下列条件的点 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⑴|Z|=4 ⑵ 2≤|Z|<4解:(略)练****模等于4的虚数在复平面内的点集 .⑵ 比较复数 z1=-5+12i z2=―6―6i的模的大小.⑶已知:|Z|=|x+yi|=1 求表示复数 x+:板书设计:一、复数的向量表示: 三、复数模的几何意义二、复数的模 例2例1Z(a,探究活动已知要使 ,还要增加什么条件?解:要使 ,即 由此可知,点 到两个定点和的距离之和为6,如把看成动点,则它的轨迹是椭圆 .因此,所要增加的条件是:点应满足条件说明此题是属于缺少条件的探索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做法是从结论出发,并采用逆推的方法得出终结的结论,)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 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 、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教法建议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ab,ac,ba,bc,ca,cb,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 6种,而数字 6就是排列数,符号 表示排列数.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 “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 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 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 都不是同一排列。 “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 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如果 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 ,,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③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 ,先推导 ,,,再推广到 ,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 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 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 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 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 1,最后一个因数是 ,共m个因数相乘. ”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 后,将排列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 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排列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排列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 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 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 时也能成立,规定 ,如同 时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⑤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 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 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复****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用投影仪出示): 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 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1)从中任取 1本,有多少种取法?(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 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 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 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 40本中任取1本,,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 1本(共取出 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 所以共需3×5=、 讲授新课学****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排列问题,:、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1),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 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 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 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 2种飞机票,共需要 2+2+2=6种飞机票.(2),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 、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 再确定终点站, 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 3×2=(板演),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 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 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 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 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 也就是红、黄、,先确定最高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 3种方法;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 当最高位置确定之后, 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 ,,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 3×2×1=6(种).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 (包括每个位置情况)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 4×3×2=24(个).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第一步, 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 ,确定十位上的数字. 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 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 ,、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 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 ,所以共有 4×3×2=,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请大家看书,第×页、第×,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 3个不同的元素中, 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 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就是从 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第×页,第×,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 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北京 —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 ,北京 —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 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也是两个排列.(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 “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 课堂练****大家思考,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 1,2,3,,分别写着号码 1,2,3,,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 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 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 ,用下面图表表示:所以,共有 、作业课本:P232练****1,2,3,4,5,6,: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教材简析]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今后继续学****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 高兴地唱着歌儿。 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 (出示情境图)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 (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测。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并适时板书特征)2)操作验证。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①学生独立操作。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谈话: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 “长”,短边叫“宽”。(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测。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操作验证。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①学生独立操作。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对比交流。(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1、认识五边形。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2、认识六边形。三、自主练****应用拓展1、自主练****第 1题。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自主练****第 3题。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到了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自主练****第 4题。(通过练****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1)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2)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二、综合练****1、自主练****第 5题。1)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2、自主练****第 6题。①学生动手尝试。②班内展示剪法。3、聪明小屋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四、自我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练****构建起了新的认知结构。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高三数学教案模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