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治未病”学说与抑郁症.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医“治未病”学说与抑郁症 】是由【jimil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治未病”学说与抑郁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治未病”学说与抑郁症廖荣鑫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中医“治未病”“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承载着预防医学观念的学术思想,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与精髓,其内涵与现代医学模式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维持健康转变的战略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是集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疾病康复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理论体系。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渊源《黄帝内经·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理论提出实践应用《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奠基于战国时期*中医治未病的渊源西汉张仲景唐代孙思邈东汉华佗晋代葛洪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将病后调摄,以防复发,补充为治未病内容的重要延伸。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创五禽戏健身法“内修”“外养”理论方法可分:“行气”“导引”“服食”“卫生”等发展于汉唐时期*中医治未病的渊源叶天士逐邪务早先证用药先安防变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成熟于明清时期*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伟大思想和丰富手段完善临床医疗体系通过养生保健、疾病预防、重大疾病阻断和康复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构建我国具有中医特点的预防保健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渊源应用于新时期*何为抑郁症?抑郁症一名的定义,是由现代精神病学所命名的。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对其诊断标准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一般人群中重症抑郁症发病率为3%-5%,然而有轻度抑郁等其他抑郁状态者则是其数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具有抑郁症的部分症状,而并不能满足抑郁症诊疗标准的人群,只能归其为抑郁状态,或者叫有抑郁倾向。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症状标准:1、以心境低落为主。2、至少有下列4项症状: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行为;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9)***明显减退。(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症状至少持续2周。: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MD-3)

中医“治未病”学说与抑郁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milu
  • 文件大小1.01 MB
  • 时间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