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充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南充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南充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与这一局面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是(),“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于“帝都”的是(),下列是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收成更多了④灵渠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由此判断、,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应聘栏目最恰当的是()A.《教育观察》---孔子B.《法制园地》---孟子C.《军事天地》---老子D.《自然与环境》---墨子9.《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货币10.“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国人”:..、、,这种住宅有着严密的防御设施。、,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高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采取的措施是(),如果有一天你乘坐时空飞船穿越到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自称皇帝,,,《史记》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中流击楫”这些成语典故源于()《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民方食谷。!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左传》(1)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指的是谁?从材料中看,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2)材料一中的“平定蚩尤乱”是哪一场战役?(3)材料二中的“神农”是谁?“民方食谷”长江流域的谷指什么?黄河流域的谷指什么?(4)材料三中赞颂的“禹功”是什么?“禹”通过了哪一方式被当时推选为部落首领的?、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历史》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中国历史众生相》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各学派互相争论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受到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该措施的建议者是谁?(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材料二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球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3)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三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三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请回答.(1)请依次写出材料一中图1反应的战争的名称和图2中“魏”的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和图2之间有何关系?(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①▲②▲(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写出两点作用)(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这场改革对我国的发展有怎样重要启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详解】根据题干“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因此,材料需要和北京人的人体相关,故A符合题意;大量石器与北京人的身体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动物化石不能提供北京人的身体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灰烬和烧石与北京人的身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因此,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过着定居生活,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生产工具、制作陶器和饲养家畜,排除BCD项。故选A项。【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神话传说,其中,有有价值的信息,也有人为加工部分,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详解】根据“分而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周初政治形势,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C符合题意;禅让制是选举部落首领的方式,A排除;君主制不是西周时期加强对辽阔疆域实行的主要措施,B排除;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D排除。故选择C。:..【详解】,是商朝时的都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青铜立人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三星堆,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青铜神树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得到推广,铁农具好额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①②③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时修建的,不是战国时期,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学****的主要内容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建立县制,这是我国县制的开端,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故C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和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没有关联,故A错误;百家争鸣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秦朝统一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与法制不符,排除B项;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与军事不符,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与自然环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详解】:..根据所学,“秦,虽死犹存”是指秦朝统一及创立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项正确;焚书坑儒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D项也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不是主要的,排除CD项。故选A项。【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的东汉时期的陶院落和严密的防御设施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故A符合题意;外戚专权、宦官专政和艺术兴盛,与材料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详解】西汉建立后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币,导致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造成国家政治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经济的控制,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C正确;据此分析ABD不是汉武帝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详解】“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是指鉴于秦朝快速灭亡的教训,是因为没有诸侯的拱卫,因此汉初分封同姓王,推行郡国并行,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针对材料中的主旨而采取的措施,排除。【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可到达朝鲜、日本。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故A符合题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没有实现,排除B;班超是东汉的历史人物,排除C;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是公元前60年,排除D。故选A。:..【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发生于200年,是东汉末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三国开始于220年,A选项说法不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B选项不符合题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C选项不符合题意;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国鼎立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史记》中不可能记载这一内容,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详解】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我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有关,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成语无关,排除。故选择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东晋、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晋以后北民南迁,带去新的农作物品种,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这些农林品种、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民族学****农业技艺、东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故ACD排除。故此题选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故A符合题意;317年--420年的政权是东晋,故B不符合题意;十六国之后是北朝,故C不符合题意;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详解】根据所学,祖冲之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D项正确;ABC项与圆周率无关,排除。二、综合题21.(1)黄帝;发明指南车或者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3)炎帝;水稻;粟。(4)大禹治水解决水患;禅让制。【详解】(1)“轩辕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解析.(1)黄帝;发明指南车或者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3)炎帝;水稻;粟。(4)大禹治水解决水患;禅让制。【详解】(1)“轩辕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发明指南车、平定蚩尤、被称为人文初祖。(2),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3)“神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号神农氏;,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4)“禹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22.(1)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4)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4)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详解】(1)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各学派互相争论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受到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不同点在于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4)依据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可知,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23.(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解析.(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说汉话;促进了民族融合。【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可知秦的最大:..”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的革命性措施,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等等。(2)根据材料二“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有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根据材料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汉化政策的说汉话;汉化政策产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24.(1)赤壁之战;曹丕;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西晋;南朝;(3)孝文帝(拓跋宏);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解析.(1)赤壁之战;曹丕;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西晋;南朝;(3)孝文帝(拓跋宏);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名称,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因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1是赤壁之战;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因此图2中“魏”的建立者是曹丕。关系,图1是赤壁之战,图2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因此①处应是西晋;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因此②处是南朝。(3)人物,根据材料“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北:..汉俗等,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孝文帝。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以汉语代替鲜卑语”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进行,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说明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也是富国强兵之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时,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实情的策略,并且改革内容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南充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29 MB
  • 时间2024-03-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