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概述柏拉图的文学理论.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概述柏拉图的文学理论 】是由【独角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概述柏拉图的文学理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概述柏拉图的文学理论(一)哲学观、美学观和政治观(1)哲学观理式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评述:柏拉图的理式论割裂、颠倒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一般当作先于个别的独立的存在,成为个别的真正来源,也就是夸大了理式的作用,使理式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脱离,是典型的唯心论。柏拉图理式论的价值,在于他第一次自觉到必须用普遍作为说明一切个别的根据。(2)美学观在《大希庇阿斯篇》,第一次提出了“美本身”的概念,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美的特质区别开来,将“什么是美”与“什么是美的”区别开来。最高的美存在于理式之中,只有理式美才是真实的,是美本身。人不能一开始就观照到绝对美,而须通过审美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鉴赏力,这个过程也就是人对美的理式的回忆过程。——评述:柏拉图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堕入了形而上学,但把人类对美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并且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看做审美对象,开拓了美的领域。(3)政治观《理想国》按照斯巴达、埃及模式构建出来的理想社会。个人的灵魂包括理性(知)、意志(情)、欲望(意),其德性分别为智慧、勇敢、节制,三者合一于正义(古典四德)。理想国靠知识、德性统治,到晚年《法律篇》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提出了君主与平民之间的混合政体。——评述:他要按照他自己的理想,来纠正当时他所厌恶的社会风气,在新的基础上来建立足以维持贵族统治的政教制度和思想基础。他的一切哲学理论的探讨都是从这个基本动机出发的。(二)本质论:理式论摹仿说理式世界第一性,感性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艺术世界摹仿感性世界,感性世界摹仿理式世界,因此,文艺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希腊艺术中的摹仿诗只能达到事物的表象,只能触及观众、听众、读者灵魂中的低级因素,远离真、善、美的本体。由此产生诗的两大罪状:一是文艺不给人真理,二是伤风败俗。——评述:第一,它最早把文学艺术比喻成生活的镜子,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第二,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定中,隐约见出了对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第三,实际上承认艺术摹仿是虚构,并有传达情感的特点,这既是对“摹仿”这一概念内涵的拓展,也是对艺术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三)创作论:灵感说柏拉图提出了系统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伊安》)。灵感的表现是“迷狂”(《斐德若》)。他认为世间有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斐德若》)。灵感诗的特点在于它出自人类的本性,因而能触及到审美主体灵魂中的高级因素,能超越功利,达到真善美的本体。——评述:看到了文艺创作不是纯理智的逻辑思维,强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道出了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把迷狂(灵感)与理智对立起来,并把迷狂归于神的凭附,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作用。此外,实际上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努力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四)作家论:天才说柏拉图鄙视生产劳动,包括与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技艺活动,鄙视诡辩学派所谈的技艺、规矩,而提倡灵感、天才,并把天才同神助相联系。柏拉图凭经验和直觉看到了天才的重要性,并且主张诗人的天赋才能要和知识、练****结合起来。(五)价值论:效用说柏拉图提出“效用说”,反对与真理隔着三层、亵渎神明、摧残理性的诗,文艺作品应有益于城邦,并合乎城邦制定的规范,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柏拉图提出要对诗歌创作进行“双重规范”,才能让诗歌作品起到对城邦有益的作用,一方面对诗人进行规范,“驱逐”一般的诗人,代之以一些能够遵循教育原则而进行创作的“艺人巨匠”;另一方面,对诗歌本身进行规范,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城邦。柏拉图还从制度上制定了一套文艺法律、文艺规范,把文艺纳入奴隶主贵族“理想国”的政治轨道。——评述: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的艺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柏拉图把艺术紧紧捆绑在“理想国”的政治车轮上,暴露了其艺术观狭隘、保守、落后的一面。(六)接受论:“磁石吸铁”说(艺术的审美特性)柏拉图以磁石吸铁比喻文艺具有深远的感染力量。诗的真正和最终目的在于影响和塑造人的灵魂,从而使世界走向完美。(七)艺术创作的辩证法:有机统一与适应心灵(1)有机统一:有机与本质艺术作品应是有生命的整体,其内部构成诸因素不能随便增减,随便拉长或缩短,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内在有机性和外在的完美;而强调有机统一实际上又是同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和本质密切相关的。(2)适应心灵:适应与改造关于创作与欣赏的关系,作家应该“尽量按照艺术来写作”,并取决于作品能否适应欣赏者的心灵的需要。艺术不但要适应欣赏者的心灵、性格,还应积极地影响、改造人的心灵、性格。(八)诗剧理论最早提出了悲剧与喜剧理论。(1)悲剧的本质,即悲剧性取决于悲剧主人公的悲剧性,而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宣扬自己美德而又表演出极端痛苦的人”——正是“美德”和命运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可避免的冲突造成了悲剧性的产生。(2)喜剧摹仿的对象,也就是喜剧主人公的特征是“弱小”而“自大”,正是这一点引起观看者的某种混合情绪,一方面是讥刺性质的厌恶感,一方面是愉快的自豪感和轻松感,这两种感受引发笑感。

概述柏拉图的文学理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独角戏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