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的疆域不仅包括了中原地区,还涵盖了西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西南等广阔的边疆地区。在这些边疆地区中,西南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关系。唐朝如何治理这一地区,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呢?“三川分立”维护政治稳定唐代西南政区经历了由分到合、由合到分的过程。唐初,西南地区的高层政区包括剑南道以及山南道的西部。景云二年(711年),朝廷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与山南西道,使西南地区出现剑南道与山南西道两个高层政区。盛唐时期,唐玄宗出于经营西南边疆的考虑,始令剑南节度使兼任山南西道采访使,号山剑西道,使西南政区呈现高度整合的趋势。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跋扈的不良风气蔓延至西南,剑南道的一些将领蠢蠢欲动,屡屡于节度使更替之际发动兵变。据史书记载,8世纪后半叶剑南道先后发生了段子璋、徐知道、崔宁、张朏、刘辟等发动的五次动乱。尤其是大历二年(767年)剑南弱水西山都知兵马使崔宁,通过兵变迫使朝廷任命其为节度使,严重削弱了朝廷在西南地区的权威。杜牧《守论》所谓安史之乱后“赵、魏、燕、齐卓起大倡,梁、蔡、吴、蜀蹑而和之”,这里的“蜀”便指剑南道。为解决西南隐患,朝廷于广德元年(763年)升山南西道为节度,大历二年又将剑南道划分为剑南东川与剑南西川。至此,西南地区三分为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川分立”是唐朝反复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决策,政区调整的核心是将剑南道一分为二,以削弱其实力。从经济和人口看,剑南西川拥有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经济富庶,人口为剑南东川、山南西道的两倍。从军事上看,因应对吐蕃、南诏的现实需要,剑南西川常驻重兵,兵员数量大致维持在3万至5万,军力雄厚。剑南东川、山南西道所管兵力较少,两镇兵马合计仅1万左右。“三川分立”的政区设置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割据叛乱的风险,并预留了应对叛乱的战略缓冲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入蜀道路的主要关口都在东川和山南西道:..境内,西川东、北两面均为平原,无险可守,从而失去了割据的地理基础。因此,8世纪后期西川虽动乱频仍,但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平息。如元和元年(806年)西川刘辟作乱,叛军虽迅速攻破东川,但山南西道节度使严励率兵奋力夺回剑州,从而保证官军顺利通过剑门关入蜀平叛。同年十月,唐宪宗借平定刘辟之机,再析“西川所管资、简、陵、荣、昌、泸等六州隶东川”。重新调整后,东川版图大增,囊括了原剑南道东部地区,使其一举摆脱狭处剑南东北一隅的窘境。相反,西川版图大大缩小,仅仅统辖以川西平原为核心的狭长地带。从人口看,西川与东川、山南西道的实力愈加平衡。不仅如此,东川所领资、简、陵、荣四州像楔子一样深深楔入西川,使得西南各藩镇之间的制约更为有效。“文官治蜀”促进经济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长期由武人或武人化的节度使出任,导致8世纪后期西南动乱频仍。元和二年,唐宪宗以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揭开了“文官治蜀”的序幕。在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宰相、御史大夫、六部尚书等高级文官往来于长安与成都之间。以剑南西川为例,元和二年至龙纪元年(889年),共有25人出任西川节度使,其中武元衡、段文昌、杜元颖、李固言、崔郸、李回、魏暮、夏侯孜、路岩、韦昭度10人以宰相出镇成都。《资治通鉴》称赞剑南西川为“宰相回翔之地”。中晚唐剑南三川的文官节度使多系“硕德名儒”,不易滋生跋扈、割据风气。因此,元和二年后的80余年中“蜀号无事”,剑南三川成为中晚唐最为安定的地区。西南地区的稳定,对日益衰落的唐王朝来说极为重要。文官节度使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在他们的治理之下西南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成都,可以成都为中心,形成了西南地区的经济中枢。文官节度使不仅重视农业生产,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尤其是丝织业和茶叶业。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代成都的丝织业十分发达,有“蜀锦”、“蜀罗”、“蜀绢”等多种丝织品,其中“蜀锦”以色彩鲜艳、花纹精美而闻名于世,被列为“天下四大锦”之一。茶叶业也是唐代成都的特色产业,成都茶叶市场繁荣兴旺,有:..“茶市十八街”的说法。唐代成都还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吸引了来自吐蕃、南诏、西域等地的商人前来贸易,促进了西南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文官节度使还重视水利建设和交通改善,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唐代西南地区的水利工程主要有两类:一是灌溉工程,如剑南东川的“三河灌溉”、“四河灌溉”等;二是航运工程,如剑南西川的“蜀江航道”、“岷江航道”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增加了农田面积和粮食产量,还方便了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唐代西南地区的交通网络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从长安出发,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到达吐蕃的“河湟道”;二是从成都出发,经云南、缅甸、印度等地到达东南亚和中东的“滇缅道”。这两条道路不仅是唐朝与西域、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重要通道,也是传播唐朝文化和促进经济贸易的重要途径。“西拒南抚”推动民族融合唐代西南地区不仅面临着内部的政治、经济问题,还面临着外部的民族关系问题。唐朝在处理与西南边疆民族的关系时,采取了“西拒南抚”的策略。“西拒”指的是对付吐蕃,“南抚”指的是对待南诏。吐蕃是唐代西南地区最强大的敌对势力,它与唐朝在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等地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唐朝在对付吐蕃时采取了坚决抵抗和反击的态度,即“西拒”。唐朝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并派遣节度使和兵马驻守。同时,在四川边境设立了诸多军镇和戍卫,并修筑了城堡和寨堡。此外,唐朝还利用吐蕃内部的分裂和纷争,支持吐蕃的反对派,以削弱其实力。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虽然惨烈,但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向吐蕃传播了汉文化、佛教、医药、艺术等,吐蕃也向唐朝贡献了牛羊、马匹、毛皮等特产。南诏是唐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友好势力,它与唐朝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唐朝在对待南诏时采取了和平缓和和亲善友好的态度,即“南抚”。唐朝在云南设立了义成军,派遣节度使和兵马驻守,并与南诏建立了朝贡和册封的关系。:..同时,唐朝还派遣使者和僧人前往南诏,进行外交和宗教活动,并支持南诏抵御吐蕃的侵扰。唐朝与南诏的合作不仅维护了西南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向南诏传播了汉文化、佛教、法律、文字等,南诏也向唐朝贡献了金银、象牙、珍珠等特产。总结唐朝治理西南地区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即“三川分立”维护政治稳定,“文官治蜀”促进经济发展,“西拒南抚”推动民族融合。这一策略使得西南地区在中晚唐时期成为一个相对安定、富庶、开放的地区,为唐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后来的宋元时期西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236 KB
  • 时间2024-03-25
最近更新